金融
【波罗密多】或者也可以叫【波罗蜜】
道氏理论所反映的是交易【长期】稳定盈利的结果,这里【长期】两个字是绝大多数人所无法忍受的因素,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急功近利内心要求。
看待问题要【尊重客观】。而要【尊重客观】,就要自己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大家记住【金刚经】的两个四句偈:【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和【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原文】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何谓【自在】?是指【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的心理状态。
【般若】是一种智慧,它包含了很多不同层面的意思。本质上,它是指【实相智慧】。实相是相对于虚相而言的。佛学认为,在无明众生的眼里的一切都是虚相。比如说,你看到上涨的股票,就说是上涨,这是虚相;你看到长得好看的女孩,说美女,也是虚相;……,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那么,上涨的股票、美丽的女孩似乎是客观存在的,为什么还叫虚相呢?因为,说股票上涨和女孩美丽,是因为你的心里有一把尺在度量股票的价格和女孩的长相。这把度量的尺,是你自己给予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度量的尺,所以,你说的上涨的股票和美丽的女孩,可能在另一个人看来,是下跌的股票和不美丽的女孩。
无论股票是否上涨或下跌、还是女孩漂亮或不漂亮,股票的走势和女孩的长相不会因任何一个人的特定的评价而改变 -- 这就是【实相】。【实相般若】就是能够达到这样的认知的智慧。这样的智慧,包括了如何斩【无明】、断【执著】。斩断无明和执著,一切皆【空无自性】。
【波罗密多】或者也可以叫【波罗蜜】,是达到彼岸的意思。【般若波罗密多】的完整意思就是能够了却一切生老病死苦的烦恼、达到自在彼岸的无上正等正觉的大智慧。它和我们平时说的智慧是有区别的。
【五蕴】,是指色、受、想、行、识。【色】是指一切的客观存在,包括事物和人,所谓形形也。【受】,是指通过一个人的眼、耳、鼻、嘴、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想】,是指一个人通过眼、耳、鼻、嘴、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行】,是指一个人通过眼、耳、鼻、嘴、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后所产生的行为。【识】,是指一个人通过眼、耳、鼻、嘴、身、意所感受到的一切后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后所形成的较为系统化的意识。
【空】,是一个极为关键和重要的字,必须理解透彻。空,在佛经里经常和无自性连在一起,叫【空无自性】。性,是属性,自性,就是自己的属性。空无自性,就是没有自己的属性,即不打上自己的色彩的烙印,即没有主观。空,不是没有,也不是有。空,犹如一面干净的镜子,你站在它前面,镜子里就有当下的你;你离开了,镜子里就什么也没有。
【一切苦厄】,是指由生老病死苦引起的一切困惑、烦恼和痛苦。
说到此,心经的开卷四句话的意思大概明了:学佛的宗旨很清楚,达到【自在的境界】,即成菩萨。而要达到这样的境界,一个人必须具有【般若波罗密多】,即一个人的行为要深得【般若波罗蜜多】的真谛。当一个人深得这样的真谛时,他的五蕴皆空,一切都已解脱。
这四句话,说了学佛的目的、学习的内容、以及达到目的的因果关系。
交易者已经明白,除了寻找宏观的概率优势以外,我们对市场根本无能为力。
如果说这时的交易者已经能够“爱上你的亏损”,那么可能显得有些夸张。但最低限度,应该可以做到“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这已经到了我所知道的交易最高境界:放下交易,而跳出市场之外。这是一个心灵成熟的标志,需要很长时间来慢慢的磨练。对于交易的结果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依赖”转变为“顺其自然”。对于交易信仰而言,交易者已经从与市场的“对抗与争斗”转变为“包容与融合”。这就是道教文化中所为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
一个人能静下心来,无论生活、工作、交易……或其他方面,选择一个既适合自己主观状况、且跟随客观的行为标准,持之以恒地坚持做下去,那么你就会活得非常自在了。
- 上一篇:交易的认知和方法
- 下一篇:沃达丰面向现收现付客户推出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