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警惕!请自查!年内4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豪赌绩

时间:2022-08-04 22:51

  退市西水、退市绿庭被上交所予以摘牌,成为年内第8家、第9家正式退市公司。6月15日晚,退市游久、退市明科、退市中房、退市罗顿、退市昌鱼、退市中天密集发布关于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暨摘牌的公告,称将分别于6月21日、22日陆续摘牌退市。

  公司2021年年报虽然显示净利润盈利了2161.76万元,但9774.93万元的营业收入却未达到1亿元的“保壳”标准,若进一步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则公司的营业收入仅有61.11万元,而经审计的扣非后净利润也亏损了3120.62亿元。正因财务指标未达到保壳标准,公司于6月14日退市。

  公司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净利润继续亏损127.8万元,营业收入也低于1亿元保壳标准,仅有6094.45万元,正因营收不达标,公司也在6月2日发布了关于收到股票终止上市决定的公告,于6月10日进入退市整理期,预计最后交易日为6月30日。

  退市厦华所聘请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最终审计意见,将其冻牛肉的营业收入列为“与主营业务无关的业务收入”。正是这一决定,直接将公司打入退市深渊。

  圣莱退将迎来11年资本生涯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虽然公司4月29日发布的2021年年报显示,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12亿元,创造净利润3698.45万元,扣非后净利润亏损455.65万元,但有意思的是,因对公司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重大不确定性,不仅审计机构对圣莱退2021年的年度财务会计报告出具了否定意见,公司的几位高管也对年报作出了“不保真”的表态,譬如独立董事谷家忠、副总经理张培锋、董事会秘书张晓辉就明确表示,无法保证报告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无法保证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

  证监会对ST辅仁进行立案调查。

  新光退发布公告称,“根据《股票上市规则》第9.3.14条的规定以及深交所上市委员会的审核意见,本所决定你公司股票终止上市。”昔日的“鸡毛飞上天”,如今已是“一地鸡毛”。

  A股优胜劣汰机制正逐步形成

  虽然今年退市公司数量有望再创新高,但仍有很多投资人对未来市场能否保持常态化退市的预期持有疑问,担心当前出现的放量退市现象只是特例。

  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红周刊》表示,做大证券市场的目的是为了做大直接融资规模,而退市制度是为了保持资本市场基于新陈代谢的活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因此当前退市力度加大确实是有历史积累问题较多的原因,同时也是持续做大资本市场和保持资本市场活力的政治需要。“未来A股市场退市是以触发退市条件即实现常态化退市为目标的,因此明年退市公司的数量多少将取决于符合退市条件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多少。未来的退市条件可能会根据形势发展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并非始终一成不变,但显而易见的也会保持相对的稳定性。”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研究员、内蒙古银行研究发展部总经理杨海平也向《红周刊》表示,当前这一轮退市是机制性的而非运动式的。未来退市新规可以根据形势进行微调,但一定会以维护投资者权益、维护资本市场质量为出发点。注册制是畅通股市入口,退市是畅通股市出口,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可以在实践中一体化完善注册制审核流程、审核内容与退市触发条件,但决不能因为注册制而放松了退市要求。

  对于退市制度的继续完善方向,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表示,退市制度可以更加严厉,并废除重新上市的条款,以任何原因退市的公司,都不应再享受重新上市的优惠条件。即使是重新上市,也需要再次经过IPO通道,接受IPO的审核流程。

  资深市场人士、《红周刊》特约

  整体来看,随着A股市场注册制改革试点不断扩展,市场化、法治化程度也在不断增强。尤其在新证券法和刑法修正案的强力威慑下,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成本和风险大幅提升,这就让壳公司的价值不断缩水,后续退市效率将由此大幅提升,退市公司的数量也会不断攀升。作为注册制实施的重要配套制度,退市制度有助于保障注册制下市场生态优胜劣汰,而垃圾股集中退市对市场其实也是一种保护,不仅可以实现A股上市公司数量动态平衡,还能缓解上市公司发行给市场带来的资金压力。

  董登新表示,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市场吐故纳新格局已经形成,投资策略也应与时俱进。大多数*ST公司经营困难,寄希望于此类公司出现奇迹,就如同火中取栗,投资风险极高。因此,面对市场新生态,投资者应当秉持价值投资理念,充分关注个股退市风险,避免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