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经济

经济常识:中概股与红筹股

时间:2021-08-25 00:53

  H股和红筹股的具体区别

  一般把最大控股权(常常指30%以上)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注册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归类为红筹股。H股,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内地、上市地在的外资股,“H”,是取英文HongKong词首字母。
由此可见,红筹股和H股同在上市,其根本区别是:红筹股在境外注册、管理,属于公司或者海外公司;H股在内地注册、管理,属于中国大陆公司。红筹股和H股与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主要区别还有:
红筹股股份可全部上市流通,国有H股股份则有部分不能上市流通;日后增发新股时,红筹股可能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而H股增发的风险可能较高,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
红筹股管理层持有的认股权可能与海外公司一样,管理层可享受全部认股权的所有权益;但H股则不同,管理层并未真正拥有上市公司认股权,即使拥有的也是模拟的认股权。
在发行可换股债券和其它债券时,红筹股公司并不需要符合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但H股则需要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H股和红筹股有什么不同

  3.
的上市公司如何分类?如何分别「H股公司」、「红筹公司」及「蓝筹公司」?
上市公司的分类视乎分类的目的。对交易所而言,旗下的证券市场有主板和创业板两个交易平台。主板公司指那些在主板上市的公司;创业板公司指那些在创业板上市的公司。在创业板上市的证券代号为一个以「8」字为首的四位数字,有别于在主板上市的证券。
对于指数编制公司及投资者而言,他们或会把公司按行业、或公司的规模(例如大型股、中型股及小型股)分类,投资者如要参考这些公司分类名单,可参考指数编制公司的成份股名单,例如恒指服务有限公司在网页公布的成份股名单。
「H股」、「红筹股」及「蓝筹股」则属证券市场的常用语。
「H股公司」指那些在中华人民(中国)注册成立并获得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监会)批准来港上市的公司。这些在证券市场上市、以港币或其他货币认购及买卖的中国内地企业股份称为「H股」,自从《上市规则》列载有关H股的上市规定后,「H股」一词已为市场接受并广泛使用。「H股」中的「H」字代表(Hong Kong)。
「红筹公司」指至少有30%股份由中国内地实体直接持有的公司;及/或该公司由中国内地实体透过其所控制并属单一最大股东的公司间接持有;又或由中国内地实体直接及/或间接持有的股份合共不足30%,但达到20%或以上,而与中国内地有联系的人士在该公司的董事会内有重大影响力的公司。中国内地实体包括国营企业及由国内的省、市机关所控制的实体。
「蓝筹公司」一般指那些经由恒指服务有限公司挑选成为恒生指数成份股的公司。

  港交所红筹股与国企H股的概念?

  一般把最大控股权(常常指30%以上)直接或间接隶属于中国内地有关部门或企业,并在注册上市的公司所发行的股份,归类为红筹股。H股,是指注册地在中国内地、上市地在的外资股,“H”,是取英文HongKong词首字母。
由此可见,红筹股和H股同在上市,其根本区别是:红筹股在境外注册、管理,属于公司或者海外公司;H股在内地注册、管理,属于中国大陆公司。红筹股和H股与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主要区别还有:
红筹股股份可全部上市流通,国有H股股份则有部分不能上市流通;日后增发新股时,红筹股可能拥有更大的弹性和空间,而H股增发的风险可能较高,时间也可能相对较长。
红筹股管理层持有的认股权可能与海外公司一样,管理层可享受全部认股权的所有权益;但H股则不同,管理层并未真正拥有上市公司认股权,即使拥有的也是模拟的认股权。
在发行可换股债券和其它债券时,红筹股公司并不需要符合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但H股则需要内地的法律程序和条件、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

  红筹股和蓝筹股的区别

  蓝筹股是指具有稳定的盈余记录,能定期分派较优厚的股息,被公认为业绩优良的公司的普通股票,又称为绩优股。
蓝筹股:股票市场上,投资者把那些在其所属行业内占有重要支配性地位、业绩优良,成交活跃、红利优厚的大公司股票称为蓝筹股。“蓝筹”一词源于西方赌场。在西方赌场中,有二种颜色的筹码、其中蓝色筹码最为值钱,红色筹码次之,白色筹码最差。投资者把这些行话套用到股票上?
红筹股又是甚么???
红筹股这一概念诞生于 90 年代初期的 股票市畅 ?中华人民在国际上有时被成为红色中国,相应地,和国际投资者把在境外注册、在上市的那些带有中国大陆概念的股票称为红筹股。
具体如何定义红筹股,尚存在一些争议。主要的观点有两种。一种认为,应该按照业务范围来区分。如果某个上市公司的主要业务在中国大陆,其赢利中的大部分也来自该业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上市的股票就是红筹股。国际信息公司彭博资讯所编的红筹股指数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遴选的。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按照权益多寡来划分。如果一家上市公司股东权益的大部分来自中国大陆,或具有大陆背景,也就是为中资所控股,那么,这家在中国境外注册、在上市的股票才属于红筹股之列。
1997 年 4 月,恒生指数服务公司着手编制恒生红筹股指数时,就是按照这一标准来划定红筹股的。通常,这两类公司的股票都被投资者视为红筹股。
早期的红筹股,主要是一些中资公司收购中小型上市公司后改造而形成的,如“中信泰富”等。近年来出现的红筹股,主要是内地一些省市将其在的窗口公司改组并在上市后形成的如“上海实业”、“北京控股”等。
红筹股已经 成除了 B 股、 H 股外,内地企业进入国际资本市场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红筹股的兴起和发展,对股市也有着十分积极的影响。从 1993 年至 1997 年 6 月底,红筹股公司通过首次发行及增资配股筹集的资金为 115.5 亿美元。 1997 年 1 至 6 月,股票市场的总筹集资金额约为 1443 亿港元,其中,红筹股占了 23.8% 。
参考资料:

  中概股回归A股是什么意思

  在美国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私有化,然后回到A股重新挂牌上市,或者借壳上市

  中概股回归A股是什么意思

  首先,中概股是外国或证券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简称,就是说这些公司主要业务在中国,但在外国或上市。
中概股回归A股的意思是,在国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进行私有化,然后回到A股重新挂牌上市,或者借壳上市。
中概股回归的主要动机是跨市场套利,因为国内的估值远远高于相同资产的国外的估值。中概股平均市盈率仅为13倍,而国内的中小板和创业板市盈率高达45倍和67倍。估值水平的巨大差异就形成了天然的套利机制——将中概股私有化,然后来A股上市套现。最早进行此操作的是著名的股票“暴风科技“。
以A企业去美国上市为例,一亿股本,拿出20%的股份融了2个亿的美金,那么市值就是10亿,股价是10元。结果一年盈利2亿,反而股价跌到了5块,市盈率可是2.5倍。而A股市场同行业的公司有100倍的市盈率,A企业股东觉得不能再美国继续发展了,要回到A股的怀抱。于是以8块的价格私有化了20%的股份(意思是当年融了2个亿,现在1.6亿买回来了,比现股价高30%,一般会同意),拿到A股上市,100倍市盈率,市值炒到2*6*100=1200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