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8月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 非制造业PMI恢复性增
国家统计局发布2022年8月中国采购经理指数运行情况显示,8月,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9.4%,低于临界点,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制造业景气水平有所回升;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和综合PMI产出指数分别为52.6%和51.7%,比上月分别下降1.2个和0.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扩张区间。总体上看,面对疫情、高温等不利因素影响,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业内专家认为,财政和基建依旧为下半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国常会部署再推19项稳经济接续政策,包括增加3000亿元以上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额度,支持中央发电企业等发行2000亿元债券,允许地方一城一策运用信贷等政策,合理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等等。8月22日,央行组织2022年第四次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温彬认为这些举措既可增加有效投资带消费,又有利于应对贷款需求不足。
大型企业往往最先感受到政策暖意,8月以来新一轮稳经济政策出台之后,大企业PMI已率先回升至荣枯线以上。但政策效应尚未传导至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型企业,面临的生产经营压力仍然较大。温彬解读道。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8月,大中小企业PMI有所分化。大型企业PMI为50.5%,较上月回升0.7个百分点,再度回升至扩张区间。中型企业PMI为48.9%,较上月回升0.4个百分点,景气水平有所改善。小型企业PMI为47.6%,较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景气水平继续下降。
总体来看,这些政策有望形成合力,进而推动信用扩张,熨平经济波动,进一步巩固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温彬评价道。
财政和基建依旧为主要抓手
8月,我国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1.7%,低于上月0.8个百分点,赵庆河认为这表明我国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但扩张力度有所减弱。
在此背景下,基建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凸显出来。8月24日国常会部署的19项稳经济政策便有所倾向,19项稳经济政策在财政政策方面提出,一是在3000亿元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已落到项目的基础上,再增加3000亿元以上额度;二是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
与其他工具不同,政策性金融工具的融资主体为政策性金融机构,且主要用于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领域,这有利于克服市场失灵、解决基建项目融资
除基建外,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北京市社科院研究员王鹏还提出,数字技术作为目前的发展重大方向,其相关软硬件发展会是一个很大的投入。不过,王鹏也表示,在区域疫情反复、国际大宗商品供应链紧张、全球金融市场不稳定的背景下,重点发展方向还是要解决好民生保障兜底,稳住市场主体信心,恢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