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实时焦点:四问白酒纷纷跨界卖雪糕:谁来买单
“断片雪糕”一经推出便引发热烈讨论,如今尚有迹可循的是,#白酒断片雪糕#微博线亿。然而,无论是“断片雪糕”、还是“酒心味随便”,这些跨界雪糕现在已很难再在电商平台、抑或是街边小店找到踪影。
如今,在白酒巨头先后加持下,“白酒+雪糕”能做成一门长期生意吗?
洪始良向和讯财经表示,“跨界的目的更多是为了提高品牌的知名度,带动主业销量。白酒的业务模型和雪糕的完全不同,做成长期业务有很大的难度。”周装也指出,酒企推出的雪糕业务,在目标人群上并不重合。且跨界雪糕大多没有启用新品牌,从用户认知的角度来看,也无法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一个新的品牌形象。
“一个企业的成功,必须有利润品、引流品,爆品等几种产品:利润品是主要利润
疑问4:参与者蜂拥而至,白酒跨界雪糕有哪些“注意事项”?
当下,已经有多家白酒企业开始涉足雪糕业务。未来,又会有多少参与者?这并无法预测。但至少,我们可以从过去到现在的参与者身上总结出一套“注意事项”,这或在未来将更好地推动行业、产业的进步。为此,和讯财经与多位专家共同对话、探讨。
第一,并不是所有消费者都愿意尝试白酒味雪糕,企业应做好消费者分层。有消费者告诉和讯财经,白酒企业有责任在雪糕包装上注明含酒量,以避免未成年人、酒精过敏人群误食,而开车族也会担心食用后是否会被检测为酒驾。周迪则称,作为高端雪糕爱好者,他希望看到酒精含量可以低到“像餐饮行业所使用的调味料酒一样,既能够调出独特的香味,又不影响驾驶的产品”。洪始良还强调,雪糕加酒加多少?标签如何?宣传方式如何等,必须符合我国的食品法律法规和广告法。
第二,知名度低的白酒企业,跨界请慎重。鲸平台智库专家、实用金融商学执行院长罗攀指出,品牌价值足够大、品牌吸引足够高的头部白酒企业,其涉足任何一个产品系列,都容易因为其超高的品牌价值而延伸到新产品上,形成一定的市场效应。但如果是一些知名度本身不够高的白酒企业涉足,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则存在不确定性。
第三,应牢牢守好质量关。从钟薛高到蒙牛,不难发现,白酒企业选择的合作对象往往都是业内知名的雪糕生产厂商。罗攀就此表示,“各大白酒企业本身不具备生产能力,主要还是以共同研发、合作生产方式进行。在新产品拓展的过程中,也容易因为扩展商品出现的问题进而影响自身品牌价值。”这则要求白酒企业在布局其他产品时,应当牢牢把控质量安全,做好风险管控,否则一旦发生舆论事件,便容易反伤自身。
第四,跨界本质仍是营销,切莫失去初心。在周装看来,年轻客群萎缩是酒企面临的现状,但是企业最怕“病急乱投医”。他进一步解释道,“不能因为要拉拢新用户人群,就不顾自己的主品类。烟酒茶一直以来都是很好的消费赛道,酒企更应该聚焦于自己的优势做品类的拓展。”
最后,创新先行。罗攀指出,随着越来越多品牌参与,雪糕等消费品吸引力必然下降,边界经济效益会大大降低,这对后来的参与者并不划算。他也感叹道,“洋河等酒企能够率先创新,赢得市场关注,足见各大酒企内在敢于创新、勇于创新,这是值得肯定的。同时,对其他酒企来说,应该培育的是创新能力,而不是一味地模仿。一旦模仿不当,反而成为‘四不像’,这就得不偿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