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创投

基石资本杨胜君:汽车产业机会远超手机,中国

时间:2022-08-24 03:37

  称,立讯精密100亿入股奇瑞系企业。立迅精密是苹果的代工商,它为什么要参股奇瑞?大家很快就会想到,它可能也想做汽车代工了。

  所以,最终到底是新势力还是高科技公司,又或者是传统汽车厂商能够跑出来,其实都有可能。10年前,手机行业有100多家企业参与竞争,而今天就只剩下4、5家主流手机品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掌握了核心技术才有机会在未来领跑。不管是互联网厂商还是汽车新贵,不管是高科技公司还是传统玩家,如果能在某个细分领域拥有比较强的竞争力,就有机会成为幸运儿;如果能拥有几个细分领域的竞争力,那就有可能成为苹果或者华为这样的行业巨头。

  在现在这个节点上,我们不会去评判哪家企业最终能不能成功,我们只会去看它在芯片、系统、算法、交互等关键领域已经掌握了哪些技术?对于未来汽车智能化和自动驾驶所需要的技术又掌握了哪几项?国内企业在电子产业领域,尤其是手机行业,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我相信,在汽车产业里面,未来中国的车企也必然会站上世界舞台。

  新能源主投三大方向,或再现超10倍收益案例

  证券时报:目前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基石主要投资哪些环节?已经投了哪些企业?

  杨胜君:在新能源领域,我们一般会投三个大的方向:一是能源的消费;二是能源的基础设施建设;三是能源的生产。这也是我们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一个指导性原则。仅去年一年,我们在新能源赛道里面就投资了8家企业,既有传统的锂电池企业,也有光伏、储能企业等。

  就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动力电池无疑是最大的消费市场。动力电池的客户是汽车制造商,而汽车行业是全世界规模最大的产业。因此,围绕着新能源汽车,围绕自动驾驶相关的汽车产业链上下游,肯定是最大的投资机会。此外,我们也投工业领域里面锂电池的应用。比如我们投资了南京的一家企业泉峰控股,它是中国第一大电动工具及户外动力设备的全球供应商。

  另外,储能也属于能源消费的环节。国内储能市场才刚刚开始,但在国外应用已经非常广泛了。比如美国人出去露营,过去是靠房车提供燃油供给,现在只需要带一个手提电池,就可以让一家人用几个晚上。每一年美国都有几百万个家庭在购买这种电池,这就是典型的储能消费场景。

  证券时报:在新能源领域展开这么大力度的投资,核心逻辑是什么?

  杨胜君:我们的看法是,任何领域,只要不存在卡脖子的技术,最后都是中国人的天下。这是我们的一个核心投资逻辑,也是我在内部投决会上经常谈到的观点。新能源产业在中国就不是一个卡脖子的产业。中国的光伏产业已经征服了世界,我们相信,接下来锂电也会征服世界。

  锂电比光伏要稍微复杂一点,锂电的行业格局不像光伏那么稳定。过去几年来,锂电龙头宁德时代的市场占有率从50%掉到30%多,说明有很多竞争对手抢到了它的市场份额。这也是为什么在电池领域,我们既投了中航锂电,也投了另一家二线头部企业。我们认为,新能源电池行业的产业链格局尚未完成,宁德时代的市场份额并不稳固,其他玩家也有机会。

  证券时报:现在中创新航即将在港股上市,恰逢锂电行业热度也很高。据了解,在中创新航这个项目上,基石资本在2020和2021年连续两轮重仓,累计投资逾6亿元。而根据上市公司成飞集成的公告,中创新航2020年上半年亏损近5000万元,为什么在这个时间点,基石资本会坚定看好中创新航?

  杨胜君:我们2020年初投资中创新航的时候,整个行业还处于比较胶着的状态,大家对于行业最终能不能走出来还存有非常大的疑问。当时特斯拉、宁德时代的股价都还没有起来。特斯拉还处于亏损状态,遭到华尔街大量做空。但我们当时是第一家去现场看的,也是第一家决定要投的。

  因为我们看到了它的产业链价值,以及产业链正在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认为这是行业的转折点,所以坚定看好并且重仓投入。

  回过头来看,这个绝佳的投资窗口期稍纵即逝,但是我们把握住了。那个时候碳酸锂价格还不到5万一吨,现在高达近50万一吨,如此巨大的变化,也就用了不到2年时间。当时整个产业的前景受到了很多质疑,但是现在绝大多数人都认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