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巨头都在放弃氢能源车,却被长城捡起来了?
有知情人士向媒体透露,“长城汽车燃料电池乘用车品牌及产品内部已准备就绪,原计划今年二季度推出,但疫情因素估计要推迟到年底。”目前,长城汽车已完成对燃料电池乘用车的产品规划,并计划以独立品牌推出,定位高端。
影响,长城汽车当日收涨7.94%,每股报价37.10元,也是长城汽车股价年内少有的单日大幅上涨。年初至今,长城汽车股价累计跌幅已达23.42%。
模块用的是高通MDM9628芯片。在车主看来,这是欧拉变相承认偷换芯片的事实。欧拉总经理董玉东亲自出面道歉,并提供补偿方案。但在欧拉两次的补偿方案中,均未正面回应芯片的具体解决方案。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欧拉近期又因为芯片、电池的成本问题,不得不停止关闭黑猫和白猫两款车型的订单窗口。
不只是新能源汽车销量,长城汽车整体销量也出现下滑。产销快报显示,哈弗、WEY、长城皮卡、欧拉4月销量同比减少47.06%、36.13%、34.62%、58.69%。而一季度长城共实现销量28.35万辆,同比下滑16.32%,仅完成年初销量目标190万辆的15%。
销量滑坡也影响到财报数据,一季度长城汽车实现营业收入336.19亿元,同比增长8.04%;归母净利润16.34亿元,同比下降0.34%;扣非净利润为13.03亿元,同比下滑2.41%;其中,仅政府补贴就达8亿元,约为归母净利润的一半。
最终也反映在股价上,长城股价一路下跌,相较于去年历史最高点位,市值已腰斩,和比亚迪市值差距也进一步拉大。
对于长城而言,氢能产业能否快速推进商业化,扭转销量颓势?
氢能作为清洁能源,也是国家鼓励的燃料电池路线。今年月,国家发改委已经正式公布《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规划中首次明确提及氢能将成为中国未来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确定了可再生能源制氢是主要发展方向。
不过,全球著名期刊《Nature》日前发布一篇名为《氢燃料电池汽车不可能在可持续道路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的论文,对氢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前景并不看好。
该文
Patrick Pl??tz表示,“氢技术不太可能在可持续道路运输中发挥重要作用。随着电动汽车和快速充电技术的发展,很快就会使氢燃料车在公路运输中变得多余。”
事实上,不少传统车企正在退出氢能赛道。2018年6月,日产宣布,公司暂停与戴姆勒、福特合作开发燃料电池车的计划,将集中发力于电动汽车发展,成为第一家推出氢能赛道的车企。2020年,戴姆勒也宣布退出氢燃料电池的乘用车研发计划。2021年,本田宣布关闭日本狭山工厂,终止氢燃料电池乘用车的生产。去年年底,现代也表示,由于燃料电池研发进度远逊于最初的目标,暂停原本计划于 2025 年上市的氢能汽车项目 Genesis。
氢能产业经历数十年的研发,全球量产氢能源乘用车车型仅有3款,分别为丰田Mirai、现代NEXO以及宝马iX5 Hydrogen。
氢能源商业化进程缓慢,究其原因还是离不开成本二字。目前,氢燃料电池的技术路线为电池电堆中的氢气与氧气发生电化学反应,从而产生电能驱动。据美国能源局的统计,在燃料电池车的动力系统中,燃料电池堆的成本占比超过50%。
以主流电池质子膜燃料电池为例,其构成由膜电极组件、双极板和密封圈三部分组成。其中,膜电极组件又分为质子交换膜、催化剂和扩散层三部分,约占电堆成本的8成。膜电极组件的催化剂主要为稀有金属铂金,其每克价格超过200元人民币。质子交换膜则因为工艺问题,生产成本居高不下。
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告诉观察者网,除了车辆制造成本,制氢、储氢、运氢的每一个环节的工艺很复杂,就算是加氢环节也比充电、换电、加油对加氢设备安全性要求更高。
同时,加氢站成本也远高于电动车充换电站设备建设。据韩国政府透露,建设一座加氢站的成本约为30亿韩元,还不考虑后期人员运维以及土地成本。
受制于加氢站基础设施少以及单车成本价格影响,氢能乘用车销量表现并不好。以丰田为例,其氢燃料车型Mirai售价约为40万元人民币,2021年全球销量仅为5918辆。乘用车市场推行不利,不看好锂电池的丰田章男最终选择向市场妥协,2021年年底丰田一口气推出15款电动车型,涵盖轿车、SUV、MPV、跑车、皮卡以及K-Car各类车型。丰田方面表示,到2030年丰田将推出30款电动汽车,雷克萨斯将转型为一个纯电品牌。
回到问题本身,氢燃料电池商业化前景在哪?答案之一是商用车重卡市场。Patrick Pl??tz表示,有些交通应用具有非常高的能源需求或低成本敏感性,例如偏远地区的重型运输或超大型和超重型货物的运输。这些场景,往往以完成运输任务为刚需,运营成本在其次。
相比于纯电重卡自身较大自重,氢燃料电池卡车可以胜任更长的续航和更大的载重负荷。一些国家发展氢燃料电池的思路已经向重卡倾斜,比如2020年,我国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提出,重点支持燃料电池商用车示范应用,推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示范应用,将其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有益补充。同时,探索有效的商业运营模式,提升燃料电池汽车经济性。降低氢气制、储、运及加注等环节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