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既无刘畊宏也无李佳琦,小红书的“二线”社区
、淡马锡等众多知名机构看好。如果小红书上市,很可能超越快手的市值。
截至2021年底,小红书年度活跃用户超过2亿,70%以上是90后,90%以上是女性。
在小红书上,大家主要是分享一些生活的体验,有拍照地、餐厅、玩乐、景点、周边游、逛街、下午茶等10个频道,充分满足了年轻人打卡分享的需求。
小红书、得物这样的种草平台,主要活跃着两类人,一类是像梦瑶这样的参与互动的粉丝,还有一类是博主。
小红书的博主有两类,一类是所谓素人博主,即自由分享,非商业运营的账号,或者某些方面领域的深度爱好者;另一类是专业领域机构或明星,例如范冰冰、张雨绮等。
来 源: 天风证券研报
小红书的达人分布有明显的“胖尾”特征。微播易数据显示,小红书活跃的KOL/KOC中,尾部达人数量较多,占比超60%;腰尾部达人合计占比接近九成。
小红书笔记推荐机制有两种,一种按照笔记标签,根据用户互动效果打分,打分高的会获得连续推荐;另一种基于关注+推荐,与博主粉丝量和平台偏好相关。
同时,根据新红数据,2021上半年互动量1万+的笔记中,10%由5000粉以下的素人产生,而且在自然流量下,小红书推荐页中,KOC及素人的笔记占据60%以上。
绝大多数“姐妹”,一眼就能认出哪个是推广,但面对“普通人”的种草,则很容易被安利。这是小红书与其他平台不一样的地方。
面对内容社区商业化的难题,小红书是怎么赚钱的呢?
根据Latepost透露,小红书2020年总营收的80%都由广告业务创造的,这项业务收入达到6亿-8亿美元。
这些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博主们的种草。
参照其他平台分成模式,小红书2019年1月上线“品牌合作人平台”,用此来划分平台和各利益相关方的利益。2021年改名为蒲公英平台,也用于直播带货。
按照规则,博主在小红书的任何商业行为都必须在蒲公英平台进行备案,不然有封号和删帖的风险,顶流网红也不例外。这就形成了平台与博主、品牌方最基本利益分享机制。
在这个机制中,很多KOL和明星并不与平台直接签订协议,而是通过中介服务机构进行。这里面比较出名的就是MCN,刘畊宏所在的无忧传媒就是一个头部MCN机构。
MCN机构不仅指导培训和KOL,还可对接商业推广和直播带货资源。当然,这里有一些MCN只提供挂靠职能,另一些MCN则在接到客户商业推广需求时,临时去找一批符合需求的KOL进行合作。
还有一类是广告公司,他们接到广告后,跟平台、MCN以及博主都展开合作,然后进行投放。天下秀则是业务综合程度比较高的公司,既可以服务于MCN,本身自己又是MCN,还是广告类平台公司。
平台上的品牌方则是素材方,也是B端客户。一方面可以自己生产种草笔记,然后通过平台传播,也可以通过平台购买流量,寻求其他的支持,还可以寻找KOL和MCN进行合作。
很多快消类公司,都比较喜欢种草式推广,完美日记母公司逸仙电商称自己是“中国最早在社交平台上大规模使用KOL的公司”,与李佳琦、薇娅等近15000个KOL都有合作。
这种营销方式费用并不低。根据2021年财报显示,逸仙电商营销费用为40.06亿元,占其营收比例高达68.6%,除此之外,奈雪的茶的专访中,CEO雷彬艺就提到,抖音等平台在知识类内容,对刘畊宏这样的网红是有流量扶持的。即使在刘畊宏走红后,B站也在积极“拉拢”刘畊宏。
MCN已经有了塑造网红的“套路”。当健身这个品类需要网红的时候,无忧传媒们敏锐地洞悉到,并帮助刘畊宏取得了成功。
无忧传媒这样的MCN机构, 2021年已经有3.4万家。艾瑞统计数据显示,MCN的发展轨迹,跟直播电商的发展轨迹基本一脉相承。
但,刘畊宏为何没出现在小红书上?
每个平台在各自的发展中,不断形成自己特有的生态。不同平台的用户偏好,决定了不同的平台采取不同的策略。
小红书采取了去中心化的流量分发策略,主要原因是小红书60%的流量来自。这导致中长尾的内容阅读效果比较好,对很多素人和达人非常有利。
叠加小红书粉丝互动效果,一般KOC粉丝达到五六千就能接到广告,吸引了很多素人博主的入驻,从而又构建了小红书特有的生态。
每个生态有利也有弊,因为过多地依靠去中心化内容分发机制,导致算法弱化,不利于超级爆款的出现,直接会导致平台渗透率不具优势。当然,也会错失了像刘畊宏这样的顶流网红。
抖音则十分依靠中心化的算法机制,在这种机制下,抖音算法采用的是螺旋式推荐模式,一旦有优质内容或者网红被发掘出来,其往往会出现指数级加强,这也是刘畊宏能在抖音短期爆红的重要原因。冬奥会时期的“谷爱凌现象”也是同理。
同样,在这样的机制下,中小博主境况不乐观,内卷厉害。广告商在选择投放时,偏好的也是超级博主。
其他平台往往采取一些偏均衡的策略,又因各自生态的不同有所侧重,例如,微博偏爱榜单和热门话题,导致其媒体属性较强。快手相对于抖音,弱化了算法推荐,反而很适合直播带货。
这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生态链。
很多人都说现在是互联网平台经济的冬天,或许这个论断更适合老一代的互联网平台,例如长、传统内容、直播以及电商平台。有迹象表明,互联网平台经济正在逐步向新的阶段,向着更加有趣方面发展,而不只局限在便利和有用。
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引发新的流量的诞生,也会有新的机会,这或许是刘畊宏和小红书给我们最大的启示。
刘畊宏和越来越多顶流网红的出现,也代表了一种新的平台经济正在爆发。
二线社区困局:商业驱逐草根
如何长得更大是二线社区平台最大的诉求,扩圈往往被拿来做抓手。但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效果却不理想。
小红书的扩圈,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以前小红书用户中女性用户超80%,男性用户只占17.4%,通过扩圈以后,男性用户比例提升到32.5%。
品类方面也出现了很大的扩展,内容品类已涵盖美食、出行、母婴、运动、知识、游戏等主要内容。
扩圈的效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平台的活跃用户大幅度增加,月活跃用户已经从2018年的5222万增长到2021年的1.59亿,3年增长了两倍,同时品类的扩展也有利于广告收入的增长。
小红书用户活跃数据
和其他平台一样,扩圈并没有实现小红书质的飞跃,反而问题接踵而至。
相对于其他平台的扩圈,小红书的扩圈烦恼可能会更显著一些,就像在一个女性小圈子,大家聊一些女孩子喜欢的的话题,突然闯进来一群大老爷们,或者一群毛头小伙子,场面该有多尴尬。
有网友在豆瓣上发帖称被wsn骚扰,有“受害者”表示,自己在小红书分享春夏秋冬穿搭,居然被男网友私信问“不可描述”的问题,其他网友也斥责男用户评论“不堪入目”。
引发网红最大的热议,还不止这些。网友的一张“海南陵水蓝房子”小红书种草对比图,直接让默默无闻的小红书成为最大的热门,种草胜地直接变成了P图胜地。
小红书走上了激进的“反种草”道路,但另一种声音开始响起。很多素人的种草笔记遭删除,甚至出现被封号的现象。
有行业人士表示,种草和广告之间的距离真的很短,这是难以衡量的,难道素人的种草不行,而给小红书备案的KOL种草就允许?
这或许才是小红书最大的“心机”。
内容平台在整顿规范行动中,封号和删帖是常有的事,却从来没有小红书这样反应强烈,这恰恰反映了小红书的生态特性,很多UGC内容都多多少少跟“种草”“广告”沾边,甚至很多人以此为职业。
正因为种草文化存在,小红书的商业化相比其他平台更加容易一些,甚至现在流行的KOL营销策略就是在小红书上得到了验证。小红书的广告业务貌似大有前程,但也有很多不稳定因素出现,例如很多快消品进入低谷。
网红的终极是带货,电商成为小红书的商业化想找的“第二条腿”,但电商之路并不那么容易。
小红书本来就是以海淘起家,后来才转型做了内容社区,以前没有做好,现在抖音、快手电商业务已经羽翼丰满,甚至淘宝直播电商都做得风生水起。
没有李佳琦,又孵化不出刘畊宏,小红书拿什么去做电商?
在整个种草生态中,我们也看到了MCN的不断强大。越来越多的KOL、KOC和素人背后都站着MCN的身影。
MCN对种草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但,此消彼长、相爱相杀的MCN与平台,会演变成托拉斯吗?这个话题我们再找机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