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互联互通,基建先行”—成渝双城经济圈系列
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为“双圈”交通一体化建设提供了指引。成渝地区将聚焦“外畅”打通多向出川出渝大通道,聚焦“内联”形成双城经济圈高效便捷交通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明确以打造“轨道上的双城经济圈”为重点,强化成渝地区对外交通、城际交通、都市圈交通合理布局和高效衔接,到2025年一体衔接联通设施网络总体形成,到2035年全面建成设施互联互通、运行智能安全、服务优质高效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重庆、四川两地签订《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双方将在“十四五”期间共同建设川渝电网一体化工程,工程总投资430亿元,主要包括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以及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建成后将实现四川特高压交流环网与重庆特高压交流联网,增强四川水电外送能力和川渝电网灵活性。
携手打造千亿天然气产能基地
四川盆地是国内最具潜力的天然气勘探开发盆地,已经形成了以深层常规气为主的川中气区、以页岩气为主的川南气区、以中高含硫气藏为主的川东气区、以龙门山前超深层常规气和火山岩气藏为主的川西气区。从2013年开始,川渝天然气产量呈现阶梯式上升趋势,2021年两地产量为616.30亿立方米,约占全国天然气产量的30%。根据自然资源部的“十三五”全国油气资源评价结果,四川盆地天然气总资源量为39.94x1012m3,可采资源量达到12.45x1012m3,远高于鄂尔多斯、塔里木等盆地。2020年末四川盆地探明地质储量仅为6.02x1012m3,若对标探勘成熟期门槛值计算,还约有11.95x1012m3的空间,若对标美国二叠盆地探明率计算,还约有24x1012m3的空间。
根据《共同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能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合作协议》,未来成渝地区将推动四川盆地建成中国“气大庆”,重点开发川中磨溪龙王庙组气藏、川中高石梯—磨溪震旦系气藏、川东北高含硫气田、川西气田等常规天然气,以及涪陵、长宁—威远、滇黔北—昭通、威远—荣县、渝西、荣昌—永川等区域页岩气。川渝“气大庆”千亿立方米产能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2020年至2035年,总投资7100亿元,其中“十四五”投资2700亿元,力争到2025年川渝天然气产量达630亿立方米;到2035年,建成中国第一个1000亿级天然气生产基地。同时,川渝还将重点建设相国寺、铜锣峡、黄草峡、万顺场、黄家场、寨沟湾、沈公山、沙坪场、长垣坝、中坝等地下储气库,打造西南地区百亿级储气调峰基地,计划总投资650亿元,“十四五”时期规划投资110亿元。
强化数字基础设施供给,助力成渝数字经济
自数字经济被纳入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重点打造以来,四川数字经济不断壮大,2021年四川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达到4012亿元、同比增长约18%,比GDP增速高出9.8个百分点,作为电子信息产业制造基地和首批中国软件名城的成都领跑地位明显,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2580.6亿元,在全省比重达64.3%。重庆市数字经济发展以产业数字化为主攻方向,确立了打造“智造重镇”、建设“智慧名城”的发展目标,2021年重庆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7300亿元、同比增长15%。从全国范围看,成渝两地的数字经济竞争力也处于前列,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2020年成都、重庆数字经济竞争力分别位列全国第7、12位。
2022年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内蒙古、贵州、甘肃、宁夏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同时规划在和林格尔、中卫、庆阳、天府、重庆、贵安、韶关、芜湖、张家口以及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10个区域布局国家数据,旨在平衡算力需求“东热西冷”的格局。“东数西算”工程明确了八大枢纽算力需求承接职责: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粤港澳枢纽负责承接金融、交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的高频低时延算力需求,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4个西部节点负责承接全国范围的后台加工、离线分析、存储备份等非实时算力需求。作为西部重要的算力节点,成渝地区具有数字产业和资源双重优势。成渝地区人口较为集中,较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自身已产生高算力需求,能够有效支持域内信息基础设施扩容;同时成渝地区具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四川作为清洁能源大省,能够为数据存储、传输等处理领域提供充足的能源保障和低成本电价支持。
借助建设成渝算力枢纽的契机,成渝地区将进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提速期。1)通信网络体系的全面升级,根据两地的“十四五”规划,川渝均将围绕5G和千兆光纤宽带,建设“信息高速公路”:①5G建设方面,2021年四川省、重庆市已累计建成5G基建6.6万个、7.3万个,到2025年川渝5G基站将分别增加至25万个、15万个,实现5G应用普及率60%。②宽带网络方面,两地将全面推进千兆光纤网络覆盖,打造成渝地区“千兆城市群”,目前四川省成都、绵阳、泸州、眉山4个城市已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重庆也致力于打造“双千兆”网络之城,规划到2025年千兆宽带用户数达到42万户。
2)大型数据中心、超算中心体系建设是成渝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另一重点。四川和重庆均规划到2025年数据中心机架达到50万架,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四川省要求到2025年基础算力水平达到50亿亿次每秒。具体来看,重庆将推进中新国际超算中心、西部科学城重庆大学超算中心、华为AI高性能计算中心、中科曙光先进数据中心、中国智谷超算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2020年9月成都超算中心正式建成投运,最高算力为10亿亿次每秒,未来四川将加快建设成都鲲鹏生态基地、中科曙光先进微处理器国家工程实验室、华为成都智算中心,打造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与赋能平台。
1)构建工业互联“一张网”:2021年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复支持四川省和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成渝地区成为继长三角之后第二个跨省级行政区域的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示范区。按照示范区建设方案,到2022年底,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将新建20个二级节点,培育20个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上云”企业累计达35万户,推动建设500个涉及智能化制造、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新项目,两地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达1000家以上。2)创建车联网先导区:2021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函复支持两江新区创建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为全国第四个、西部第一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下一步,工信部将支持成都做好车联网先导区创建准备工作,同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的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形成联动,加快车联网部署应用。
风险提示国内外疫情反复;政策不及预期;企业盈利不及预期;海外黑天鹅事件等。
- 上一篇:房地产板块开盘大涨
- 下一篇:黄金价格走势分析:金价设法守住关键支撑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