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创投

获配规模接近腰斩,公募这项投资大降温

时间:2022-06-11 04:54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已经披露275份定增预案,预计募集规模达到3816.96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16份和1888.64亿元,分别增长137.07%、102.10%。

  年内共有42家公募基金旗下247只产品参与定增,合计获配规模为295.40亿元,而去年同期,52家基金公司旗下310只产品,合计获配436.83亿元。无论是参与定增的基金公司数量、涉及的基金产品数量,还是最终的获配金额来看,今年较去年同期同比分别下降24%、26%、48%。

  今年一些定增项目即将到解禁期,却出现较大浮亏,比如同益股份、优刻得、用友网络等股票,最新股价较定增发行价跌幅超过40%;欣旺达、中伟股份、浙江鼎力、建龙微纳、迈克生物等股票,最新股价较定增发行价跌幅超过30%。在这种情况下,参与定增的机构“被套”较为严重,如何退出成为市场关注点。

  东吴基金认为,一些项目解禁期出现浮亏来自于两方面:一是定增报价时过于踊跃,导致安全垫不足;二是标的在定增发行后二级市场表现一般,这部分是市场因素。“当前参与定增在退出方面,如果出现单个项目阶段性的浮亏,我们会纳入整体进行考虑后,再作出投资决策。”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助理兼投资经理刘锴表示,部分定增项目在锁定期内受到系统性风险和行业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出现浮亏,给机构投资者投前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参与定增同二级市场投资类似,退出时重点关注后续对企业市值空间的判断,成本不应成为桎梏。

  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张城源坦言,定增投资虽有一定折扣,但也要看到,获得折扣的代价是较高的参与金额门槛以及6个月的限售期。限售期的存在使定增投资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尤其在市场和个股股价出现较大波动时,无法简单通过卖出进行止损。定增投资采取市场化询价,并不是稳赚不赔或者低风险的投资方式,出现股价低于发行价、亏损,都比较常见,这就需要投资者更加关注企业的基本面情况和估值水平,也要明确自己或者产品的风险承受能力。

  张城源进一步表示,定增项目解禁后,在退出方面,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重要的是明确自身产品定位以及对企业的价值有合理的判断,在此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卖出计划。对于大多数持股周期较长的投资者,如果股价明显存在被低估的情况,在产品定位允许的情况下,不妨再持有一段时间,但这种决策一定要建立在对企业基本面情况有非常扎实研究把握的基础上。

  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肖觅认为,参与定增,因为锁定期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机构对相关上市公司还是长期看好的,这种情况下定增的定价折扣还是其次,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没有价格冲击的一次性大量建仓机会。“如果基本面没有大的变化,只是股价跌下来,公司仍然是长期看好的,也仍能看到非常不错的预期回报,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基金经理都会选择继续持有。投资本身就是在对风险进行定价,在这个时候更需要扎实的基本面研究,搞清楚股价下跌背后的原因和逻辑。”

  低位参与定增安全性更高

  但仍需精挑细选、做好组合投资

  今年A股市场跌幅较大,大盘在3000点附近震荡,关于定增市场的投资机会,刘锴表示,定增有一定的锁定期,对流动性管理的要求较高,并不适合所有的公募产品参与,“对于资金久期较长的产品,目前是较好的参与时点,但仍需精挑细选。”

  东吴基金称,从某种方式来说,低位参与项目可能会比高位有相对更高的安全性。热门与否也是市场对项目的认可程度,参与者认为再融资项目获得成功的概率相对更高,才会报出更高的价格来确保获配。对于公募基金来说,在长期投资的情况下,可能衡量更多的是基本面的影响和持仓配置的合理性。

  张城源认为,今年以来,市场整体出现了一定的调整,对于定增投资者来讲,较低的整体估值水平,较好的发行折扣,确实是比较好的投资时机。然而,定增投资由于有较长的限售期,不确定性是很大的。因此,在任何时间点参与定增投资,选股都是第一位的,一定要建立在对基本面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而在公司研究这个问题上,不同机构投资者对同一公司或定增项目投资机会存在不同的理解和判断,是比较常见的。

  财通基金表示,2022年的定增市场,虽不乏白马股定增项目,但整体上仍是以中小市值居多,在成长风格或不占优势的市场环境中,更考验管理人的投研实力。未来半年时间窗口内,一方面对定增市场保持理性,另一方面仍谨慎乐观。“我们认为,当前的市场环境下,以组合投资、多资产类别的方式参与定增更加重要,因为定增个股投资破发概率或高于以往,择时也比以往更为重要。投资者需理性参与,不搏单票,对个股基本面、估值等多个维度均衡考量,参与定增投资一定要做组合,分散、再分散,安全性重于收益率。在组合投资方面,我们认为,‘固收+定增’策略渐成主流机构构建固收+策略的新趋势。”

  但在部分热门定增股上公募的持仓有分歧,肖觅认为,有分歧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说明市场深度越来越深,机构投资者也越来越成熟,只有分歧才能带来更有效的市场。这些分歧一是来自于对基本面的认知和判断不同,不同的机构在研究深度、研究侧重点上的选择上都不太一样,二是来自于对估值的容忍程度不同,这里不同机构会体现出持仓风格、项目选择倾向的不同。

  诺德基金定增业务团队称,今年以来市场震荡加剧,部分热门定增股也相应出现了比较大的回调,反映出市场对于公司股价的分歧。从市场预期对于股价影响的角度来看,理应“买在分歧,卖在一致”,在个股基本面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的情况下,热门定增股上出现的市场分歧,为参与这些个股的定增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公募继续高度关注定增市场 严格考察标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

  中国基金报 张燕北

  尽管持续波动的行情下公募基金参与定增的产品总量与总额出现“双降”局面,受访公募普遍表示将保持对上市公司定增市场的高度关注。目前定增市场的风险得到一定释放,仍为参与定增投资的较好时机。

  面对震荡幅度加大的市场,公募基金筛选定增项目的难度也在上升。基本面和估值水平将是今年公募优选定增相关标的的重要考察对象,而中长期业绩向好、短期估值合理或者偏低的行业及公司较受青睐。

  震荡行情下,多家公募仍将持续关注定增市场投资机会,并将定增投资作为长期持续的投资方向。

  华夏基金股票投资部高级副总裁张城源介绍道,公司将参与定增作为支持和分享上市公司发展的重要手段,今年以来已较为积极地参与了近20个定增项目的投资。

  “虽然在市场整体出现一定波动的情况下,”谈及今年以来定增项目的收益情况,张城源直言,整体回报弱于过去两年,但整体收益情况优于同期二级市场。这也反映了定增投资的特点,即一方面,定增投资是一种股票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的,在市场和个股的波动面前,参与定增出现负收益,或者阶段性浮亏,都是非常正常的。另一方面,定增投资的折扣,也确实为投资者在市场的波动面前,提供了一定的保护。这两方面反映了定增这类有一定折扣的股票投资的特色和优势,也非常符合华夏基金对于定增策略的定位。

  博时基金权益投资二部总经理助理兼投资经理刘锴直言,博时基金持续保持着对定增市场的高度关注,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事实上,公司今年已获配科技和新能源行业的多个定增项目,后续将继续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对于资金久期较长的产品,目前是较好的参与时点,但仍需精挑细选。

  诺德基金定增业务团队介绍,“我们今年以来累计参与了56个定增项目的报价,中标43个,平均中标折扣低于86折,优于市场平均折价水平。累计参与报价金额达90亿元,中标44亿元。根据wind统计,近三个月来,我司共计参与定增项目报价39次,在所有公募基金中居前。”

  此外,东吴基金也在以常态化的方式在参与定增投资,公司公募基金产品严格按照基金合同及投资策略审慎评估定增参与,兼顾流动性风险管理,并将定增投资作为长期持续的投资方向,同时也会不断完善投资框架努力实现长期平稳运行。

  整体而言,定增业务仍然是不少公募的关注重点,未来也将持续发力。沪上一位公募人士表示,“定增一直是我们关注的一个重点,我们公司通过深度研究上市公司,特别是本身就有投资或者关注的上市公司的定增项目我们会综合公司的估值和基本面等综合考虑来决策。”

  目前仍是参与定增投资的较好时机

  针对定增市场的投资机会,受访公募认为,在较低的估值水平和发行折扣下,当前不失为参与定增投资的较好时机,但仍需警惕基本面判断出问题。

  张城源分析道,今年以来,随着市场的波动,投资者风险偏好整体有所回落,有一定折扣安全垫的定增投资关注度有所提升。同时,市场波动背景下,定增项目数量和融资规模也有一定回落。供求关系的变化,使今年以来定增市场整体的折扣略有缩窄,平均在八五折到九折的水平。总的来看,这一折扣仍处于历史较好水平,仍有较好的吸引力。那么,如前所述,较低的市场整体估值水平,较好的发行折扣,目前确实仍是参与定增投资的较好时机。

  “经过今年前一个阶段市场的洗礼,定增投资方面,投资者应该更加关注两点:其一,定增并不是稳赚不赔的投资,企业基本面、估值水平等因素,是投资能否获益的关键,因此定增投资一定要建立在坚实的基本面研究基础之上。其二,定增发行的折价,仍是定增投资的重要安全垫

  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肖觅也认为,在市场已经深度回调的时候,定增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对大的机构投资者而言,定增除了提供一定的价格上的折扣外,更重要的是提供一次大量建仓的机会,所以一定会越来越被重视。

  但他同时强调,“最大的风险还是基本面判断出问题,这一点需要各投资机构在投前基本面研究的过程中足够审慎。”

  “定增对于以基本面研究为出发点的公募而言,”刘锴认为,“始终是重要的补充策略,目前市场整体折价在历史上属于较大的状态,具备优中选优的空间,但忌讳将追求折价作为投资的出发点,降低项目筛选的标准。”

  对于当前定增标的折溢价水平,东吴基金表示,近期报价项目相对较少,具体的折价水平难以判断,但从2021年四季度以来,定增市场整体上还是折价较少的。我们认为定增是资本市场支持实体的重要手段之一,长期来说可能会有投资机会。

  东吴基金直言,投资时机上的判断通常较为困难,因此希望通过长期持续的参与来抵消在择时上的影响。目前定增市场的风险得到一定释放,但是如果出现部分项目短期关注度过高,还是应当警惕风险的。

  诺德基金定增业务团队表示,今年来已发行上市的定增项目平均发行折扣为87折,折价水平较定增新规以来大约83折的水平低。虽然定增折扣水平的下降挤压了部分参与定增的盈利空间,但考虑到在6个月的锁定期下,87折的平均折扣水平仍然相当不错,并且目前市场也经历了调整,整体估值水平有所降低,因此目前定增市场依然有良好的投资机会。公司会密切跟踪折价水平的变化,以防定增市场过热带来的投资风险。

  严格考察标的基本面和估值水平

  在定增市场对项目筛选能力要求提高的背景下,公募基金将从基本面和估值等方面出发严格甄选增相关标的。

  谈及筛选标准,嘉实基金大周期研究总监肖觅称,“核心还是公司基本面,包括行业空间、竞争格局、盈利模式、公司竞争力和治理结构等方面。但在这些方面一定会存在权衡取舍的问题,不同行业也很难用同一个标准去筛选,但总体上会有相当严格的要求。”

  在定增标的的选择上,国泰基金分析称,公司将优先选择股价低位、估值低位的股票,规避短期市场热点,股价因市场情绪阶段性被炒高的股票,并充分把握解禁期业绩释放情况。具体而言,公司看好低估值标的、外延并购标的、估值低增长确定的传统行业细分龙头、行业成长稳定的优势赛道,以及未来景气度有望不断提升的行业。

  东吴基金也表示,在参与定增投资的时候,一般会对公司基本面,再融资项目,市场环境以及报价策略等多个方面进行考量。同时,我们也会以自身的角度去关注所投标的再融资项目是否能更有效的支持实体经济。

  诺德基金定增业务团队称,行业景气度、公司业绩成长能力和估值水平是公司对于标的基本面的重要考量要素。此外,折价是定增投资收益的重要

  受访人士比较一致性地认为,选择定增标的应该着眼于中长期,尽量避免受短期趋势性行情影响。筛选标准主要看两个方面,一是基本面,二是估值。基本面和日常选股类似,包括行业竞争格局、公司竞争优势、管理层等。

  刘锴认为,定增适合以1-2年的投资周期对企业价值进行评估,扩大再生产类的定增项目,需要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加大对供给结构的研究,力求把握项目投产后盈利能力的真实情况,而非短期的趋势外推。

  “定增投资由于有限售期,不适合追逐市场的热点,在行业上,我们更多选择长期前景好,中期业绩确定性程度高,短期估值合理或者偏低的行业,符合这三个标准的行业和公司,每年都在变化。” 张城源解释。

  在张城源看来,对于定增投资而言,更多要结合项目具体情况,自下而上的选项目,公司及其所处行业的长期发展前景,治理结构,财务状况等,都会是关注的重点,针对不同行业和公司,选择合适的估值方式来判断投资机会,结合发行期的股价、预期折扣,制定合理的报价策略,这是我们对于定增投资的思路。总之,不同于二级市场,可选择标的多,交易灵活,定增投资更多需要结合具体项目,在深入细致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全面的策略,才能比较顺利的完成投资,把握投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