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十大券商最新研判:成长反弹临近尾声?为新一
经过连续3周的修复后,新低个股数量与弱势股占比基本从极值区间修复至历史中枢附近,这也意味着,A股的超跌动能正逐渐弱化。根据历史经验的规律,300点反攻之后,本轮超跌反弹的空间也基本兑现。而在超跌反弹结束后,市场进一步上行需要新动能的出现。风格上将回归低估值与绩优股,行业上,消费板块在接下来的1周-2个月内均有明显的超额优势。
在海外市场大幅波动的背景下,近两周A股走出独立行情,主要是上海复工复产和稳增长政策预期下市场风险偏好得到提振。就当前行情来讲,在资金存量博弈的格局下,反弹不可一蹴而就。目前从反弹到反转的条件还不具备,在积极参与本轮反弹行情的同时,需避免过度乐观与过度悲观,上证指数在3000-3200点,均属于在“U”型反弹行情内的合理波动。中长期视角看,A股处在夯实底部区间,中枢逐步上移的阶段。具体到行业配置上,关注两条投资主线:
从风险溢价、成交换手、新基金发行等情况来看,市场情绪仍然处于低迷的底部区域,后续虽然仍存在继续下跌的可能,但就赔率而言空间已经相对有限。展望后市,战略上不能再悲观,要逐步转向乐观,整个内外环境的改善趋势是大概率事件。市场内外主要矛盾的改善过程很可能存在一定反复,要做好市场在底部区域还会有一定震荡的准备,战术上要耐心,宜徐徐图之,以逢低位布局为基本原则。宏观流动性充裕但基本面低迷,行业表现走向分化,优质成长股将逐步回暖,建议关注食品饮料、券商、军工、光伏、煤炭、基建等以及科创板优质景气标的。
局部疫情趋势性好转和政策合力开始显现,基本面预期好转驱动A股持续数月的中期修复,当前仍处于初期阶段,行情节奏上以慢涨为特征,结构上四大主线继续轮动。建议全年坚定布局现代化基建和地产两条主线,季度继续聚焦复工复产主线,月度关注消费修复主线。
展望后市,我们重申市场在政策、估值和资金情绪等方面都具备偏底部的一些特征,市场已经具备中线价值;市场环境依然有一定挑战,后续更多上升空间则需要更多积极的基本面催化剂。尤其是盈利预期的环比改善可能较为重要,在国内“稳增长”加码和海外增长下行的背景下,未来重点关注国内基本面的疫后修复力度,重点包括房地产、消费需求等。
首先国内政策暖风呵护大盘及风险偏好的同时,也为“新半军”(新能源、半导体、军工)修复营造出更好的宏观条件。其次,美债利率震荡下行,对“新半军”的冲击缓解。另外,随着季报期过去,市场已开始更加理性、从容地去挖掘“新半军”中被掩盖、错杀的亮点。最后,结合我们择时框架的判断,“新半军”的修复窗口仍将持续。
14年11月沪港通开通以来中美股市相关性上升,但仍是弱相关,其中A股跟跌现象明显;今年4月底以来美股急跌后A股未跟随式下跌,源于中美两国经济周期错位以及股市估值位置不同;A股3-4年周期的大底部已出现,积极因素在累积,现阶段新基建更优,如数字经济中的5G和宽带基础网络、数据中心和云计算值得关注。低碳经济中的光伏风电,储能和特高压值得关注。
我们判断市场将从泥沙俱下转向具备较为丰富的结构性机会,建议首要关注价值股,其次关注受益于民营企业信用环境改善,受美联储紧缩影响有限且交易结构不拥挤、前期超跌的小盘成长股。
行业配置:1. “旧式”稳增长发力(地产/消费建材/家电/银行);2. “供需缺口”通胀受益资源/材料(煤炭/铜/钾肥);3. 受益于民营信用环境逐步改善且赔率更吸引的小盘成长股(光伏电池组件/半导体设备)。
经过接近一个月的反弹后,成长板块中部分已经接近历史反弹幅度已经超过历史中枢,但可能是前期跌幅超过历史均值过大带来的“反转幻觉”。值得关注的是,本轮反弹中,基金今年以来表现分化收敛的幅度明显没有跟上资产价格的收敛程度,“仓位回补”构成了潜在原因。本周的资产价格表现似乎“波澜壮阔”,实际上“风平浪静”,基本面预设路径与此前并无差异:成长反弹临近尾声,选择供需独立于通胀的子行业方能行稳致远。真正的周期即将归来,把握能源的确定性,金属的修复弹性以及能源运输的重要性。推荐:油气、铝、铜、煤炭、油运、黄金、房地产、化肥和银行。
4月下旬以来,疫情预期修复推动A股表现显着强于海外。随着近期对于海外扰动,以及汇率担忧告一段落,市场正在重新回归疫情修复主线。对于市场而言,风格选择会比市场整体判断更加重要。
- 上一篇:泡泡玛特涨3.97%
- 下一篇:5月11日扬巴HIPS报价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