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复工复产来了!“白名单”企业火热筹备,有公
多家企业在根据政策指引积极筹备复工复产,受上海疫情影响较大的汽车产业链、半导体相关厂商努力保障供应链稳定。基础生活保供门店从外地调配的援沪人员已相继到岗,上海及周边城市物流难题有缓解迹象,为上海有序复工复产保驾护航。
上海疫情期间,阿里对上海保供的投入不断加码。4月8日,饿了么、盒马鲜生、大润发和菜鸟就增调3000名一线人员,加强保供力量。
疫情期间,公司员工主动留守,保障自播业务有序开展,合计完成101场直播。
京东物流在全国范围内招募并调集共计3246名快递小哥、分拣员等一线抗疫保供人员,在一周内前往上海增援。
疫情防控期间,位于上海的晶圆厂、硅片厂以及半导体设备制造商等龙头企业均采取了防疫应急措施,以确保生产经营和客户交付的正常进行。
为了确保硅片供应,公司实行封闭式生产;目前公司的12英寸晶圆片订单,已超现有产能。
据介绍,为了确保硅片供应,3月27日晚间企业接到封控通知时,沪硅产业董事长俞跃辉第一时间与下属上海新昇、新傲科技等企业建立远程联系通道,制定防疫保产方案,包括鼓励员工集中住宿,进入闭环生产生活管理;员工们自发组织防疫志愿者队伍,工作之余完成厂区内的消杀、物资搬运和垃圾处理。
沪硅产业相关负责人告诉,今年3月,公司下属上海新昇300mm大硅片出货量仍创历史最高点,实现累计出货量超过475万片。同时,存储器用硅片继续保持历史最高出货记录,预计4月产量和销量均将再创新高。
半导体设备系晶圆厂扩产的关键投资,同样受困于上游零部件等短缺,并受疫情影响更加严重。
有半导体设备厂商向表示,受疫情影响,由于负责前道制造的上海工厂停工,影响了其他地区的工厂生产进度;另外研发工程师不能进车间调试等,也会影响工作效率。封控后,海关通关、物流运输的困难进一步加重了“缺芯短料”问题;还有半导体设备维护厂商向介绍,受停工停产影响,公司业务已经停滞,如当前状态继续维持,担心未来会有停薪风险。
作为本土半导体刻蚀设备龙头,中微公司在上海实施封控后,组织了多批员工连夜奔赴公司,以确保封控期内的生产经营稳定。日前,中微公司董事长尹志尧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公司目前生产运营基本正常。
中微公司高管介绍,供应链缺货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变得更加严重,中微按照国际惯行做法调长了交货周期,同时加强与供应商各个层面的沟通,合作应对供应链零部件短缺问题,包括动用自身供应链帮助上游供应商解决其部分零部件短缺情况;同时中微公司还发挥柔性制造优势,及时调整生产计划,最大程度缩短制造周期,现阶段保持100%准时交货率。
封控期间的生产过程中,物料供应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主要困难。
有头部半导体材料厂商向表示,上海封控之后,企业第一时间就实施闭环管理,生产一直没有停止,保障客户出货。“货物的运输途中碰到很多挑战,好在客户没有因为我们的货物而停产。”但当前研发人员暂时不能进实验室,影响生产进度;如果防控措施再不调整,担心物料运输将面临挑战。
疫情防控期间,上海也在多方联手,确保集成电路关键原料稳产保供。针对行业内担心的物料保障与运输问题,近期,上海市集成电路行业协会已配合市经委经济运行处、电子信息产业处共办理了各类通行证101张,解决运输原材料超过500多吨。上海市经信委电子信息处会同协会向全市集成电路制造企业发出了“商请支持保障物资运输函的特别通行证”。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稀有气体也纳入了保障范围。沪硅产业总裁邱慈云介绍,“液氮用于降温,氩气用于拉晶炉,氢气用于外延炉,如果断供,不但生产无法进行,还有危险性,物料供应关系生产是否能正常开展。”沪硅产业总裁邱慈云介绍,上海市经信委为企业办理各类“重要物资保障通行证”,解决企业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