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创投

股市不好债市好吗

时间:2021-10-03 18:11

  债市和股市关系大吗

  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
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债市对于股市的长期影响,主要体现在市场估值上。格林斯潘惯用标普500市盈率与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的倒数的差距来判断股指是否存在高估。逻辑主要是,中长期国债和股票都属于机构投资的配置标的,具有一定的替代作用,因此,两者的收益率应该具备一定的相关关系。
市场和股票市场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我们的直观感觉是:两者之间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但翻阅国内外学术界对于股市债市关系的讨论,却没有发现比较一致的结论。就统计上的意义而言,我们发现,自2005年后,两者的确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从逻辑上讲就是资产配置的效果:资金流出债市后,必将重新进行资产配置,作为备选者的股市,资金流入就是必然。反之亦然。但这个逻辑的前提是市场资金量一定:如果市场资金总量出现萎缩,两个市场资金都有流出的可能。因此,流动性将对配置效应产生影响,这也是2005年前配置效应不显着的原因所在。现在的情况,就配置效应而言,债市走熊对股市形成利好,但未来货币紧缩将使资金趋紧,减弱配置效应对股市的影响。两相权衡,债市此轮走熊对股市影响应该偏中性。
 

  债市下跌对股市会有什么影响为什么

  全球债市的牛市即将落幕,对股市影响大。
短期
a股需要震荡修复、或演绎先抑后扬走势!

  为什么股市不好时就好

  第四十七回阚泽密献诈降书庞统巧授连环计

  债市下跌对股市是好吗

  债市与股市一直表现出以下关系:
1、当股市开始走牛时,债市牛市进入最后阶段,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牛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熊。
2、当股市从牛市转为熊市时,债市跌最后一波,当大部分人都知道股市熊市来临时,债市开始走牛。
为什么会这样呢这是因为经济周期决定的。
经济进入复苏期后,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率逐步升高,而贷款利率其实就是各行业平均利润率,所以银行利率停止下降,但此时银行利率还在最低点,社会流动性也充足,债市靠惯性进入牛市的最后一波。因为经济复苏,股市开始进入牛市。
股市走牛一段时间后,因为资本的逐利性,大量投资者开始从债市撤退;债市经过长期上涨,其收益率也远远低于股票的分红率;利率的开始上涨导致债市基本面逆转。债市开始走熊,而股市继续走牛。
随着经济由复苏进入繁荣,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率到达高峰,股市进入牛市最后阶段,债市继续走熊。
当经济由繁荣进入危机期,为了应对危机,国家还在不断收紧流动性,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也开始下降,经济滞涨,股市和债市同时下跌。
当经济由危机进入萧条期,国家开始逐步放松货币,但社会各行业平均利润率仍然在下滑,贷款需求下降,大量宽松出来的银行资金首先进入债市;经过漫长下跌,债市的收益率在历史高位,具有投资价值;当大部分人都知道熊市来后,资金开始从股市向债市转移,导致债市开始走牛。去年美国国债居然上涨了18%,5年期国债年收益率只有0.65%,主要就是因为美国经济去年在萧条期,今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股票就成为最好的投资标的。
中国经济因为的过度干预,经济周期变换较快,现经济明显是衰退萧条期,但未来可能复苏,也可能滞涨,但愿是复苏吧。
中国的债市相比股市,制度较完善,参与者大多为机构和理性投资者,趋势性更强,在股市熊市中,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债市来判断股市所处的阶段,当债市进入牛市的最后疯狂时,股市的牛市也就到来了。

  谁能详细说说市场和股票市场的关系

  (一)市场我国的市场其实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就开始建立。新中国刚成立时,百废待兴,经济极度困难,为筹集建设资金和弥补财政赤字,于1950年11月发行了为期5年、总额3亿元的“人民胜利折实公债”。1954年到1958年,为筹集建设资金,连续发行了5次共计35.54亿元的“国家经济建设公债”,这些的发行,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随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国家停止了国内外的举债活动,这一停就是二十多年,直到1981年7月我国才恢复国债发行,国债恢复发行后,企业也开始出现。1985年,沈阳房地产公司通过公募的方式向社会发行了5年期企业,拉开了企业发行帷幕。随后随着银行体系的改革,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相继发行金融,1994年,三大政策性银行成立,发行政策性金融成为它们筹集资金的主渠道。经过60余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基本形成了国债、地方债、中央银行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短期融资券、可转债、可分离交易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金融债等十多个品种。但作为的流通市场,起步却相对较晚。1986年8月5日,沈阳信托投资公司首先开办企业的柜台转让业务,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流通转让。在沪深交易所成立后,集中在交易所交易,形成交易所市场。但是的交易发生了一些违规事件,比如“3.27”国债风波以及后来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投资者通过“回购交易”等方式导致大量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造成股市泡沫。中国人民银行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要求商业银行退出沪深交易所市场,转而进入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提供的交易系统进行回购交易和现券交易,由此形成银行间市场。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全国银行间市场形成了交易品种最齐全、交易量最大的市场,其交易量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95%以上,其交易主体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截止2010年末,银行间市场参与的机构有10235家,这些机构主要包括银行、基金、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用社以及其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二)股票市场我国的股票市场是改革开放后出现的新生事物。最早的北京天桥百货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拉开了我国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序幕,1990年和1991年沪深交易所的相继成立,2004年中小板市场以及2010年创业板市场的成立标志着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取得初步成果。但从股票市场交易的产品结构来看,我国股票市场上交易的产品主要是上市公司的普通股、少量的B股以及股指,相对来说,交易品种显得过于单一,单一的交易品种不利于分散风险,也不利于活跃市场。从投资主体来看,虽然随着市场的发展,证监会在不断放宽股票市场的投资主体进入股票市场,在不断培育机构投资者,但总体来说个人投资者仍然是股票市场的主力军。从市场规模来看,截止2010年末,我国境内上市公司共有2063家,股票总市值达26万亿,流通市值19万亿,日均成交2千多亿,与交易所刚成立时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股票市场和市场的关系

  市场特点
股票市场
1
有一定的市场流动性,但主要取决于当日交易量(交易量取决于投资人心理预期)。
2
股票市场只在纽约时间早上的9:30到下午4:00(中国市场为下午三点)开放,收市后的场外交易有限。
3成本和佣金并不是太高适合一般投资人。
4
卖空股票受到政策(需要开办融资融券业务)和资本(约50万)的限制,很多交易者都为此感到沮丧。
5
完成交易的步骤较多,增加了执行误差和错误。
市场:特点1
市场以利率产品为主
特点2
市场以中短期品种为主
特点3
市场指数稳步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