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首先暴露出来的是拆迁
有梦,就去践行,作为企业家的彭本刚当然有按照想象去生活的能力和魄力。当时,要打造一个“比城市更温暖,比乡村更文明”的现代田园生活村落,其难度,比简单地修修房子是要难上10倍、100倍的。
单就投入产出比,按照传统的开发逻辑就算不过来账。面对上百亿的投资,十年以上的开发周期,集团内部更是有各式各样的反对声音。统一集团内部的不同意见还只是开始。高桥项目2000余亩的土地下“埋藏”了很多问题,首先暴露出来的是拆迁。
先搭班子。母珊、杨虎等人跟随彭总多年,首先带着铺盖卷跟着彭总到了高桥,随之而来的,是李陈元、孙文胜等新鲜血液,他们共同组成了高桥项目的原始团队。项目前期涉及200多栋房屋的拆迁,以及地下管网、地上线路的迁改,每一户都有具体的问题和要求需要反复沟通解决。这项繁琐而需要极大耐心的工作,一直延续到今日。筹建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不断解决问题,即使早上四点多也必须接听农民的电话。久而久之,筹建团队慢慢磨成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的性子。
没想过退缩吗?李陈元回答说:“也想过退缩,不晓得想了好多次不想干了,但是没办法啊,不可能半途而废吧。”
工程团队,大多也是跟随彭总多年的老员工,是恒邦双林令行禁止的兵。因为常年在工地,他们往往皮肤黝黑,快人快语,行动如风。他们的饭桌上,少有人说话,只有麻利的碗筷叮当作响;因为太累,往往风卷残云吃完,各回各家倒头就睡,第二天醒来,又是工地最拼的汉子。
而长期和工程混在一起的设计师们,扛起了996的大旗,白天上工地,晚上一身泥泞地回到家,挑灯画图。
因为文旅项目的不确定性远高于住宅,规划变动就是高桥项目的常态,工程和设计则是迎战变化的先锋军,抗压、有耐力、能战斗,就是这对“难兄难弟”的首要品质。
初始筹建团队在高桥项目山坡的合影
四年来,除了彭总自己,几乎没有人可以说清楚到底有多少个版本的规划。两千多万设计费,虽然没有换来一张确定的施工图,但换来一个越来越清晰的生活场景。
最后,彭总成为了这个项目的产品经理,和大家一起提着灰桶去现场画出了溯溪的路线。哪棵树留下哪棵树砍掉,哪里种什么花哪里铺什么草,都是他们一路走一路现场决策。
高桥项目的建设,很少考虑成本,为了实现理想中的田园生活场景,本应该修建房屋的建设用地,为禾苗让了路,结出了品类不同的各式稻谷。从重庆回到高桥上班的本地人吴磊感慨道:“稻田用的是建设用地,说出去都没人信,这一定是世界上最奢侈的水稻了,种几百年也卖不出房子的钱啊。”
- 上一篇:抓牢上述大潜力板块
- 下一篇:vivox60是双扬声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