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
这已是年内第次上修装机预期( 预计 预计)
1、新能源汽车:工信部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另外,电动车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该言论引发市场对于上游资源集采的猜想,导致了锂电上游的大跌。事实上,电池企业技术路线不同,对锂盐的指标要求也存在差别。主流电池企业均存在自身的认证流程,并非来料就能直接上车。而锂矿角度虽是标准品,但锂矿供给集中在澳洲。参考铁矿石前车之鉴,集采锂精矿难度同样巨大。当前上游资源的价格压力更多是供需矛盾的结果,目前投机资金和产业囤货的情况并不突出,长期缓解涨价压力,必须是通过加大对资源的开发来实现。而提高保障能力的关键是提升我国本土锂资源自给能力,提升我国锂盐企业的锂资源自给能力,预计后续将加快国内锂资源开发、以及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海外资源并购。短期板块回调,直接原因还是涨幅较大,周三招标超预期股价没大涨,反应的也同样是类似的 息。
2、储能:Woodmac关于美国储能市场的数据发布,装机功率344MWh,同比增长161%,环比增长22%;装机容量1015MWh,同比增长306%,环比增长11%。其中表前市场(电源、电网侧)装机217MW、730MWh,同比分别增长305%、1063%,环比分别增长50%、26%,环比容量增速较低主要是德州有1小时项目并网,爆发趋势不改。住宅储能装机92MW、218MWh,同比增长93%左右,环比下滑16%左右,住宅需求始终保持强劲,但设备供应 2存在短缺。展望来看,美国表前市场将在H2迎来集中并网,进一步推动装机量抬升,故Woodmac再度上修2021年美国装机预期至14.6GWh,同比增长289%。值得注意的是,这已是Woodmac年内第二次上修装机预期(20 4预计10GWh、21 1预计12GWh),也是能源革命赛道中继国内新能源车之后又一个连续上修的细分市场。
美国储能市场的爆发式增长,得益于电力缺口拐点、商业模式理顺及经济性拐点,电网侧RA合同竞标中,储能碾压天然气方案不断中标;电源侧光储PPA的模式成为主流。同时政策端有望再度加码,一是最新的ITC退税提案希望光伏延长10年并为5KWh以上的储能独立设定ITC激励;二是储能参与 Sh场化交易的机制和渠道逐步完善,包括发电侧;三是加州也在规划2023年后要求新建筑配置光伏 储能的规则。全面发力的政策叠加产业出货端积极的反馈,美国储能 Sh场有望持续超预期。不过,国内储能市场要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如果引发电池价格上涨较多,可能阶段性影响国内储能装机。从现在,考虑各种因素,大多数锂电原材料价格的向下拐点就算推迟,也最迟会在明年底附近见到,所以国内光储平价大概率还是在2024年实现。
3、北向资金:贵州茅台流入超6亿,中远海控流出超7亿。
1、迈瑞医疗:根据公司最新对外发布的安徽IVD集采的消息,目前对于集采还是会坚决执行,以及对于弃标的企业涉及的固定资产也并不认为是核心问题,短期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价格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还有一些历史问题需要解决,但是未来必然会实现统一定价标准,对于高性价比的国产厂商来说是好事,也希望迈瑞尽快实现国产替代。我们认为对于IVD行业来说目前不论是竞争格局还是政策导向都还很不成熟,国内的IVD行业还有大量的水分要挤掉,IVD领域能否具有出海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迈瑞医疗本身已经有近半的收入来自海外市场,在IVD领域的全球竞争力还谈不上强,但是在需求等个别领域已经具有竞争力,并且收购了全球化学发光原料龙头之一海肽生 以弥补自身在原料方面的短板;迈瑞医疗今年将成为国内化学发光领域国产第一大龙头,实现作为后来者的反超居上,更重要的是我们认为迈瑞医疗的高性价比定位和国际化能力可以大幅降低其政策风险、保证业绩稳定性。
关于医疗设备集采方面我们暂时持保守观点,我们认为医疗设备后续也将面临较为严格的控费,但是大概率不是以类似药品耗材集采的方式进行,可能是通过控制检查费用、DRGs等方式。部分超声设备此前局部进行的“集采”来看基本是以国产迈瑞、开立中标为主,目前高端彩超领域这两家龙头还处于突破阶段,依然大有可为。
近期的骨科集采迈瑞医疗产品被分配在B组并且只有两款产品中标,迈瑞本身骨科关节业务就还比较小,医院报量比较小、公司证还不够全,所以在应对集采时候选择的策略也是完全不同的,创伤产品因为已经准备的比较充分,可以通过集采快速上量渗透市场,而骨科关节现在还是处于重在参与的阶段,后面把量补齐、产能建好、保证有一定利润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资源未来再去争取更多的市场,因此迈瑞本身也有受益但是并不明显,本次骨科集采对其影响可以忽略。
迈瑞医疗在8月底宣布进行股票回购,9月初仅用两个交易日实现10亿元的回购,回购均价328元/股,预计后续不久将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对于医疗器械方面,政策变化太快了,市场由于惊弓之鸟,目前看也就迈瑞最确定了——主要是公司有差不多近半收入来自海外。这跟CXO 、新能源一样,本质上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高端制造。
3、军工:近期板块整体有所调整,主要原因在于上游元器件长时间月度数据环比走平,市场对行业景气度存疑。但我们从中报的情况来看,很多关键公司如中航沈飞、航发动力等公司的预付款项和合同负债双双爆表,不排除后续仍有补单的情况,行业整体基本面是有保障的。此外,军工企业多是以销定产,上游电子元器件公司自去年开始纷纷进行募资扩产,也是基于对未来业绩的高度确定。因此对行业基本面其实是无需有过多的担忧的,而军工的交付节奏与消费电子并不一致,用月度的环比数据验证行业景气度不是很合适。这轮调整下来,被动元器件相关的公司明年的估值都在20多倍,对应明年普遍30% 的增速,还是具有一定的性价比的,三季报后砸出的黄金坑值得多看看。其实整体来看,军工板块的估值也是锚定了锂电和光伏的,随着锂电光伏板块的调整,军工企业相应也做了估值的下修,并不意味着逻辑的破灭——这种锚定,是基于商业模式等多种原因形成的长期历史,我理解未来一段时间也会存在。军工板块的交易属性一直比较强,容易涨过头也容易跌过头,一般跌下来就直接买光伏锂电了,如果没买上以后可以看看军工。
4、VR:近期Facebook、小米接连发布智能眼睛产品,9月10日,Facebook发布Ray-Ban Stories的智能眼镜,支持拍照、录像、通讯、语音助手等功能,重量不超过50克,售价299美金;9月14日小米发布智能眼镜探索版,采用创新的MicroLED光波导技术,可支持通话、导航、拍照、翻译等,整机重量仅51克。虽然从产品的最终形态和应用能力上看还属于非常不成熟的产品,但是从普通眼镜到智能眼镜,再到AR智能眼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支持语音交互、通讯、音乐等功能的智能眼镜是AR眼镜的初级形态,结合3D显示、支持虚拟 息 现实 息融合的眼镜,才是AR眼镜的成熟形态,后续会看到越来越多支持AR功能的眼镜产品上市。
我们之前在点评字节跳动收购Pico事件讲过,国产设备和内容结合后,国内VR/AR产业链的发展是更值得期待的,生态的建立会带动国内产业链的加速发展,国内产品生态的发展也会沿着先VR后AR的发展路径发展。从消费电子终端以往放量的经验上看,往往第三代产品会是阶段性较为成熟的产品,今年快速放量的 uest 2也是FB的第三代产品,展望明年看,苹果的首款VR/AR产品也会是行业渗透率加速的一个重要信号。
今天多则消息对市场造成了一定扰动,一是工信部表示,目前中国新能源车成本依然偏高,关键部件动力电池面临锂钴镍等矿产资源保障和价格上涨压力,工信部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加快统筹,提高保障能力;二是监管部门开始基金风格漂移,名字是其他行业的主题基金但投资了大量新能源等热门行业股票的主题基金可能被要求调整;三是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完善能源消费强度和总量双控制度方案》,一些高能耗企业可能被限产。第一则消息利空新能源上游资源品,第二则消息利空整个新能源板块,第三则消息利空部分生产需要高能耗的资源品企业,比如云铝股份今晚就公告说限电太严重已经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多重扰动之下,市场今天整体疲弱,资源品板块和新能源板块跌幅均较大。
对于这几个板块,看法是完全不一样的。医药里,就是CXO率先起来;消费,高端消费是不错的,但消费数据不好导致磨底时间延长;锂电,9月高频数据依然是超预期的,边际机会还是会不断出现;光伏,市场担心胶膜、硅料等涨价,导致需求再次重演几个月前的萎缩,但中长期逻辑很好,近期会加大这方面的研究,希望找出三季报后这方面的最强方向;军工,主要是跟着锂电光伏走;半导体,这一波行情贝塔部分结束了,需要等下一次了;周期品,今晚云铝股份的公告可能会是导火索,就是大家开始重新评估限电的影响,包括政策的管理也会升级,所以我理解这一波周期股行情应该已经进入最后的阶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