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三大因素推动私募强势反弹
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交易量和成交量将会增加,在亚太地区私募股权市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4月27日,贝恩公司发布了《2021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报告》,指出2020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交易量和成交金额将会增加,中国私募股权的成交金额将达到970亿美元,在亚太地区私募股权市场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
具体来说,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私募股权的交易金额高达970亿美元;同期,亚太地区的退出交易和资金数量分别降至460亿美元和179。值得一提的是,由于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之间的正相关关系,2020年这个领域将吸引越来越多的投资者的兴趣和关注。
贝恩的研究发现,三重因素推动了中国私募股权市场的强劲反弹。首先,与亚太地区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在有效控制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具有复工复产的先发优势。其次,各种成长型投资继续在私募市场发挥骨干作用,形成强大支撑。最后,收购资金通过联合收购抓住少量超大型交易机会,成为市场反弹的动力之一。
贝恩公司(Bain Company)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私募股权和M&A业务董事长、本报告合著者周浩表示:“尽管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了全球经济和私募股权市场,但中国市场不仅迅速复苏,而且在2020年达到新高。中国市场的快速反弹是由强劲的需求和对关键行业的投资推动的。作为第一个从疫情中恢复的经济体,中国也比其他国家有优势。展望未来,我们观察到投资者对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越来越乐观,预计增长势头将继续。”
报告显示,2020年,大规模收购将频繁发生,覆盖多个行业。医疗行业交易量占比同比增幅最大。成长型投资继续主导市场,交易量大幅增加。私人投资在公共股票(PIPE)交易和收购交易中的比例增加。
退出交易方面,较2019年略有反弹,但仍处于低位。值得一提的是,超大型退出交易(超过10亿美元)交易量虽然有所下降,但仍呈上升趋势。
报告显示,自20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逐渐复苏,接近第四季度的历史高点。随着宏观环境和退出环境的不断改善,市场竞争也愈演愈烈:连续两年下跌后,交易比例有所上升,接近2017年的水平。报告预测,未来两年,投资者将持有足够的“干粉”(持有待投资资金),激烈的竞争将持续下去。此外,随着本地化的加速和5G等前沿技术的创新发展,相关行业的公司业绩大幅提升,因此具有较高的估值潜力。为此,投资者也担心卖家定价过高。
近年来,以ESG为核心的主题投资越来越受到基金的青睐。这项研究也观察到了这一趋势。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对ESG领域的投资大幅增加。普通合伙人(GP)逐渐将ESG原则纳入其投资策略,自觉规避与ESG相关的风险。亚太地区也是如此,约50%的投资者积极寻求ESG相关领域的投资机会。超过一半的受访全科医生表示,他们正在寻找对社会或环境有积极影响的投资机会。如今,近70%的尽职调查包括ESG因素。
贝恩公司的全球合伙人、该报告的共同作者李承焕表示:“ESG投资正越来越受到市场的关注,并正在成为私募股权行业的一种新趋势。虽然亚太地区仍然落后于其他地区,但企业社会责任已经成为指导在华投资的重要标准之一。我们建议致力于ESG投资轨道的广大投资者合理规划ESG愿景,确定急需改进的领域,并采取有针对性的行动。在做尽职调查或制定价值策略时,应充分考虑ESG因素,并定期跟踪记录ESG带来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