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拿什么“拯救”知网?

时间:2022-06-10 18:28

  市场监管总局根据前期核查,依法对知网涉嫌实施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一封有关中科院停用知网消息出处的邮件如是阐述,“2021年,中科院集团CNKI数据库订购总费用达到千万元级别,该数据库高昂的订购费用已成为中科院集团资源引进中的‘巨无霸’。”

  但均没有引发持续的讨论。甚至,高校在停用知网一段时间后,在发现其他数据库产品无法完全“平替”知网后,又会选择与知网继续达成合作。

  然而,知网数据库中的独特性的资源

  如拿起法律武器为自己维权的赵德馨教授和周秀鸾教授,作家陈应松指责知网的行为如同“别人栽种的苹果,他拿到自己的篮子里去卖”。而还有更多的

  燃财经便发现首发于本平台的一篇稿件《奶茶和咖啡必有一战》也被收录至知网,而且中途未经本平台的授权,甚至可以说毫不知情之下,下载

  诚然,这绝非孤例。如果所有作品在不知情情况下收录在知网的

  此前,知网就法院作出知网单篇赔偿周秀鸾2100-2400元判决提出了上诉,知网委托诉讼代理人表示,如果按照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赵德馨教授200元/千字的标准赔偿,知网在库作品大概要赔偿1200亿元。

  然而即便知网示弱,最终也未能得偿所愿。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二审时驳回了知网上诉,并作出了维持原判的终审判决。这也意味着,如果知网提及的1200亿元赔偿金额为线亿元的知网确实该头疼,一年的全部收入还不及在库作品赔偿金额的1%。

  作为一家具有权威地位的公司,知网有其存在的必然性。

  最初,知网初衷是为了建立一个知识服务型网站,“CNKI工程是以实现全社会知识资源传播共享与增值利用为目标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只是现在的知网在每年稳定的营业收入和居高不下的毛利率影响下,离初衷相去甚远,“增值”成了“公司增值”。

  某211高校硕士生导师阿宁表示,如果知网停用,她会通过学校购买的其他数据库例如万方和维普去获取文献,其次,还可以去某些学术论坛和知名期刊的官网下载,在官网上一些过刊是可以免费下载的,甚至还可以通过订阅纸质杂志以接触到最前沿的。

  但总归对人文社科的学者来说,停用知网会让原本一键下载的事情开始变得弯弯绕绕,浪费高校师生、学者的宝贵时间,实在是两败俱伤的下下策。

  阿宁还谈及,相对于理工科,人文社科要更依赖于知网。“理工科研究的客观规律是不会因为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环境和制度环境的不同而变化,因此,他们可以绕过知网直接通过其他资源库查找资料。”

  “人文社科很难脱离中文文献去研究,中国有特殊的国情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这种适应中国情境的文献还是中文的比较多,英文文献相对没那么丰富。另一方面,理工科有通用语言,而对于人文社科而言,用中文讲中国故事研究中国问题无疑方便得多。”阿宁强调,一旦要用到中文文献,就很难绕开知网。

  当然,也有的人认为知网并非那么重要,转用其他取代知网的数据库也可行。环境工程专业在读研究生月龄谈到知网时,就表示知网并不是她最常用的平台,如果用不了也完全可以用其他学术资源平台替代。“我们主要用爱思唯尔、施普林格,当然知网也用。大概占40%。”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目前知网在学术界依然享有一定的地位。正因为知网享有绝对市场地位,知网与交易方的交易变得不对等。知网永远是话语权最大的一方,绝对掌控着数据库的价格涨幅。

  但目前知网一边对于创

  更重要的是热议下,整顿知网和取代知网的声音甚嚣尘上。有专家提出,知网需要对收费方式进行调整。应该转换向读者收费的模式转为公共支出。

  与此同时,在库作品的

  但从最近几份判处知网败诉的判决书中,能明确看到知网就数据库中作品的处置已回天乏力。判决书中明晰提及,一是现有证据无法证明知网方经过合法授权使用作品,二是知网将作品收录其数据库,供用户在线浏览及下载的行为,显然不属于期刊与期刊之间的或行为,不属于期刊法定许可制度调整的范围,且网络法定许可制度已经废止。

  于当下而言,这些都是知网不得不思考的问题。一方面,知网涉嫌反垄断已被立案调查,接下来其能做的只有积极配合;另一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