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招商策略:降准的信号意义、疫情的影响和投资
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工业互联网逐步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有望成为继数字人民币、东数西算后,数字经济又一重要方向,重点关注数据中心、网络安全等。
但根据当前政府复工复产的安排来看,对产业链的影响预计开始趋于好转。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发布称,工信部近日派出上海前方工作组,与上海市有关部门一道,全力做好医疗物资供应保障,推动重点工业企业稳定生产和复工复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运转顺畅,设立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保运转重点企业“白名单”,集中资源优先保障 集成电路、汽车制造、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重点行业666家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目前工信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长三角“三省一市”重要生产物资保障协调对接机制,推行通行证互认等措施。其中,上海“第一批重点企业‘白名单’”显示,在这666家第一批重点企业当中,有49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包括上汽集团以及特斯拉上海工厂,有至少59家集成电路企业:包括华虹、中欣晶圆、至纯科技、盛美半导体知名国产半导体产业链企业以及ASML、应用材料、泛林半导体、安靠等海外知名半导体企业在上海的子公司;
360推出了一款元宇宙产品“N世界”。据介绍,“N世界”是新一代的兴趣元宇宙,这里由一个个的“兴趣世界”构成,人人都可以创建自己的世界。用户在其中可以打造兴趣话题、语音互动沉浸式玩法、身份牌、私人专属领地。据接近360的人士透露,内部对这款产品比较重视,并给予了“N世界”价值千万元的“域名作为官网。
《2022年广东省数字经济工作要点》提出,全面实施“广东强芯”工程。加快湾区半导体、广大融智、智能传感器三大产业集团建设,大力推动集成电路制造项目落地建设,推进深圳中芯国际、粤芯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投产。推进关键芯片供应及应用,加快芯片战略储备中心建设,实施汽车芯片应用牵引工程,引导汽车“链主”企业牵头开展关键芯片研发验证和产业化应用。围绕“广东强芯”工程战略部署,布局实施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芯片设计与制造”战略专项。
日前,黑龙江发布全省“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按照新出台的规划,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总规模将达到4200亿元以上,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0%。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做大做强生物经济。此前有媒体报道,“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有望加快出炉。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规划提出,2025年主要目标是: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1亿吨标准煤以上,省内电力装机总量达2.38亿千瓦,西电东送最大送电能力达到4500万千瓦,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800亿立方米/年。推进能源产业集聚发展,大力发展先进核能、海上风电、太阳能等优势产业,加快培育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新兴产业,建设差异化布局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产业营业收入达7300亿元,形成国内领先的新能源产业集群。
工信部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计划提出,出台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导性文件,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完善5G专网部署模式。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区域和行业分中心建设,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支持符合条件的工业互联网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并上市,在全国股转系统基础层和创新层挂牌,以及通过增发、配股、可转债等方式再融资。
据中证报报道,苹果计划为iPhone和AppleWatch带来卫星通讯功能,卫星连接将使iPhone能够绕过运营商,通过卫星网络联系紧急联络人。该功能最早可能在今年与iPhone 14一起推出,在iPhone上推出后,苹果计划将该技术引入Apple Watch。卫星互联网是以卫星为接入手段的互联网宽带服务模式,在下一代通信、工业互联网、物联网、数字城市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新基建”范围,涵盖了包括人工智能、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等在内的信息基础设施。
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城市管理发展规划》,其中多次强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并给定多项量化指标。北京的这一《规划》也是我国眼下新能源基建热潮下一个缩影。实际上,近期我国充电基建推进进度明显加快。3月底,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印发《“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优化充电基础设施布局,全面推动车桩协同发展,推进电动汽车与智能电网间的能量和信息双向互动,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
《广州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日前经广东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一次会议批准,将于2022年6月1日实施。《条例》作为国内首部城市数字经济地方性法规,将为广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法治保障。《条例》共设十一章,分为总则、数字产业化、工业数字化、建筑业数字化、服务业数字化、农业数字化、数字基础设施、数据资源、城市治理数字化、发展环境、附则,共八十九条。《条例》强调,数字经济发展应当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为核心,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数据资源价值化,提升城市治理数字化水平,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构建数字经济全要素发展体系。
工信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2022年工作计划》的通知,文件针对5G网络、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出了多个年度目标,是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又一具体落地。《计划》从夯实基础设施、深化融合应用、强化技术创新、培育产业生态、提升安全保障、完善要素保障五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并设置网络体系强基行动、标识解析增强行动、平台体系壮大行动、数据汇聚赋能行动、新型模式培育行动、融通赋能“牵手”行动、关键标准建设行动、技术能力提升行动、产业协同发展行动、安全保障强化行动、开放合作深化行动等11个行动计划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
文件主要有这几个重点目标:
?打造“5G+工业互联网”升级版。加快5G全连接工厂建设,打造10个5G全连接工厂标杆,开展工业5G专网试点,同时培育推广“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在消费品行业培育“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
?持续完善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建设。要基本完成重庆、山东、浙江、辽宁、江苏、广东等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区域分中心建设。预计将拉动IDC产业链各环节的需求,国内主要数据中心厂商以及上游温控设备有望受益。
?要求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工业互联网安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突破,形成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常态化建设和运营监测规范。在本次《计划》和数据安全法等政策推动下,网络数据安全市场有望在2022年迎来放量。
近年来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
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再创新高。据测算,2020 年我国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达到 3.57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1.66%,其中工业互联网直接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0.95 万亿元,名义增速为 10.17%,工业互联网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为 2.62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 12.21%。
以工业互联网为载体的新型工业和经济模式成为我国生产和经济复苏的发力点。预计 2021 年,工业互联网产业增加值规模将突破 4 万亿元,达到 4.13 万亿元,名义增速达到15.60%。其中直接产业和渗透产业增加值规模分别为 1.09 和 3.04 万亿元,名义增速分别为 14.74% 和 16.03%。工业互联网成为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脉络逐步清晰
工业互联网的发展带来网络安全的更多需求,我国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发展脉络逐步清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出台关于网络与数据安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等共计两百多部,形成了覆盖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关键设备和网络安全专用产品管理、国家网络安全事件管理、密码管理、跨境活动网络安全管理、数据安全管理、个人信息保护等领域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在“十四五”的开局之年,网络安全成为国家安全体系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近一年制度建设中,我国不断强化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引导作用,积极培育促进新技术新应用落地,夯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各方面齐抓共管、共治共建的网络安全新生态。
2020年全球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好于预期。2020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为1366.6亿美元,同比增长8.2%,增速低于2019年同期水平,但高于2020年6月Gartner预测数据,这一超预期增长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对网络安全的迫切需求。此外,得益于市场对远程办公技术和云安全的长期需求,预计2021年产业规模将达到1537.3亿美元,同比增长12.5%;未来五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规模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0.8%。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市场受疫情影响规模增速小幅下滑,预计市场将快速复苏。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测算,2015年起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增速均达到10%以上,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达到1729.3亿元,较2019年增长10.6%,预计2021年市场将快速复苏,产业规模约为2002.5亿元,增速约为 15.8%。
整体看来,《计划》针对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提出了多个年度目标,从多方面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推动工业互联网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量质并进,数字基建建设有望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有望逐步进入规模推广阶段,成为继数字人民币、东数西算后,数字经济又一重要方向,其中推荐重点关注数据中心、网络安全方向。
06
数据·估值——整体A股估值下行
本周全部A股估值水平下行。截至4月15日收盘,全部A股PE下行0.3X至14.2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33.2%分位数。创业板本周下行,PE下行2.0X至37.2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15.4%分位数。代表大盘股的沪深300指数PE本周下行0.1X至11.7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42.6%分位数。代表中小盘股的中证500指数PE本周下行0.4至15.3X,处于历史估值水平的0.0%分位数。
在行业估值方面,本周板块估值涨跌分化,其中,采掘板块估值上涨较多,涨幅超过1.0X,食品饮料板块下跌较明显,跌幅超过4.5X。其中,采掘板块上涨1.0X至1.2X,处于74.4%历史分位;食品饮料板块估值下跌4.8X至49.3X,处于59.6%历史分位。截至4月15日收盘,一级行业估值排名前五的行业分别是社会服务、国防军工、农林牧渔、综合、美容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