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疫情冲击汽车产业链:停工、减产,销售“靠库

时间:2022-05-03 06:39

  小鹏汽车创始人、董事长何小鹏在微信朋友圈发布了一条动态,直指当前汽车产业链面临的严峻挑战。

  有消息称,上汽集团推动复工复产,将于4月18日启动复工复产压力测试。上汽集团人士对此回应证券时报·e公司,“关于复产的时间,公司内部有目标,但会根据疫情受控情况和自身准备情况适时调整。”

  上汽集团印发了复工复产指南。该指南指出,各企业要根据复工复产指南的规定,积极开展压力测试工作。即日起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排摸结果于4月17日前进行反馈,各生产企业根据排摸情况于4月18日开始启动复工复产的压力测试。各生产企业在人员保障、供应链保障、物流保障、封闭生产管理和防疫措施五个方面开展压力测试,及时上报压力测试的结果和问题。压力测试顺利的企业尽快安排整车及零部件生产。

  证券时报·e公司实探了位于北京蓝色港湾商业广场的多家汽车销售门店发现,目前市场上主力的新能源车型要等待5~7周才能提车,有的甚至要等待20周。

  产能损失在3万至4万辆的水平,如果停工至5月1日,产能损失应该在7万辆左右。”上海地区一位汽车行业人士告诉。

  中汽协公布数据显示,今年3月份,国内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224.1万辆和223.4万辆,同比下滑9.1%和11.7%。

  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发布了《关于“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上线的通知》,文件指出,为进一步保障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已于当日上线“汽车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协调平台”。

  一份上汽集团内部文件显示,上汽各生产企业对复工复产准备情况进行排摸。这对于上汽集团以及周边零部件企业,无疑是一大利好信号。

  不过,从长期来看,汽车供应链的管理,还是要靠企业自身力量来完成。当前的零部件断供,应该让车企有所警惕。

  首先,在后续的汽车供应链管理上,车企有必要对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进行谨慎筛选,多做“备份”,避免因独家供应商断供而被“卡脖子”。

  其次,车企应提高对关键零部件的重视程度,包括采取自研以及联合研发等方式,以抵抗不可控的风险。此前,有车企高管不无担心地表示,对待软件、芯片、电池等智能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车企也要进行适度自研,这样才能更了解供应商的情况,提升合作效率和质量。

  此外,提升核心零部件的国产化率,也是稳定我国汽车供应链的必由之路。众所周知,汽车关键零部件的市场集中度很高,很多部件均被外资巨头垄断。打破这一僵局,不仅要靠自主零部件企业的崛起,还离不开车企的助力。只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敢用、善用国产零部件,才能加速推动汽车零部件的国产化替代和自主品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