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发展呈现“三增一显” 如何深耕2.0时代的家族信
中国家族财富可持续发展报告全文发布。在2019年至2021年这三年间,家族信托市场的蓬勃发展和行业的充分实践,为信托工具的运用提供了更大想象空间。
部分信托公司已经收到《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其核心内容是对信托业务做三分类: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
资产服务信托方面,金融监管研究院院长孙海波指出,在本次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了相关定义,主要是行政管理受托服务、ABS财产权信托、家族信托、风险处置受托等。
“其中在家族信托中,虽然保值增值仍然是其核心诉求之一,但也不再单纯是保值增值。”孙海波进一步指出,在服务信托项下特别强调不得开展信托贷款,也是应有之义。
如何实现普惠发展
现阶段富裕人群对于金融工具的认知局限于诸如银行存款、银行理财、股票、基金、商业保险等方面。调研数据显示,个人年收入和可投资金融资产越高,对信托工具的了解程度越高。
调研同样发现,富裕人群普遍对于信托存在一定的认知误区,经常混淆资金信托和家族信托的概念,简单地认为信托工具只是一种投资理财产品,或者与保险属性接近。
而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误解,究其原因,这与信托进入中国的背景和发展历程有关。有信托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与国外信托工具的广泛应用路径有所不同的是,国内是由超高净值人群最先接受家族信托的功能并逐步应用起来。而广大富裕家庭投资者首先接触的是资金信托。
“我认为,未来每个人都需要三个账户:银行账户、线上支付账户和信托账户。其中,信托账户最主要完成他益化的场景支付。普惠家庭信托之所以发展空间广阔,根本原因在于大家都将用到信托工具的支付功能,去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徐进表示。
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高凌云表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解决和完善。比如,观念上的普及、法律与司法制度的完善、税收及登记等配套制度的设立、专业受托人的培育,以及增强民众对受托人的信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