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个基研究之旅游ETF(562510):至暗时刻已过,有
1、旅游ETF跟踪中证旅游主题指数,该指数选取涉及景区、旅行社、酒店等业务的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份股,以反映旅游类上市公司整体表现,为市场提供多样化的投资标的。中证旅游主题指数云集旅游行业全产业链龙头标的,大体上遵循大消费的投资逻辑,受益于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当下板块受疫情影响,未来有望迎底部反转。
2、春节、冬奥出游显示出旅游业复苏态势,周边游、冰雪游、亲子游等新趋势涌现。2022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周边游规划灵活,深度体验项目及多元创新的玩法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成为当下旅游新趋势。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点燃”春节,冰雪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冰雪游成为行业新亮点。“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亲子游成为了增强亲子陪伴、拉近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亲子游市场随着需求扩大也在迅速增长。
3、居民出行意愿不断增强,板块估值相对低位,拥有较强复苏驱动力。随疫情形势好转叠加冬奥等旅游标签的火爆,居民出行信心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多数省份著名景点迎来旅游旺季,可见人们出行意愿不断增强,旅游业复苏拥有较强驱动力。当下旅游业由于前期疫情反复等影响,已经处于估值相对低点,有望触底回升,估值未来抬升空间广阔。
4、指数净利润增速触底反弹,行业至暗时刻已过。随着2020Q1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一系列防止疫情传播政策的出台对旅游行业的冲击十分巨大,整体行业进入至暗时刻,净利润增速显著下滑。但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叠加低基数效应,近两个季度指数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显著的触底反弹,行业至暗时刻已过。
5、“清明”、“五一”传统旺季在即,板块反弹可期。逢开春气温回暖,居民出行意愿提升。展望今年春夏,国内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稳固,免疫屏障逐步建立;而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或将进一步激活需求潜力。在完善的防疫机制之下,旅游市场景气有望走强。“清明”、“五一”传统旺季在即,板块反弹可期。
场内成交额:上周总成交额0.93亿元,日均成交额0.19亿元
上海机场(55.46 -2.15%诊股)(600009.SH):2月16日,公司披露2022年1月运输生产情况,当月实现飞机起降29735架次,同比增长13.99%;实现旅客吞吐量211.83万人次,同比增长14.47%;实现货邮吞吐量31.87万吨,同比下降10.43%。公司为三个I类一级机场中唯一一家已与中免签署免税合约补充协议的公司。在中性假设下,预期2025年公司国际地区线%;根据当前免税协议,预计公司2025年免税收入为68.6亿元,公司盈利为59.6亿元。长期看,浦东机场聚集大量高端客流,并为面向海外旅客重要门户,渠道价值凸显。
中国中免(212.00 -1.65%诊股)(601888.SH):2月8日,浙江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正式通知,中免集团中标杭州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进出境免税项目经营权。目前中免集团杭州机场免税店经营面积为1207平方米,此次萧山国际机场T4航站楼进出境免税经营项目招标面积约3672.05平方米,其中出境店3561.05平方米,进境店111平方米。此次中标将助中免进一步巩固机场渠道优势,把握消费回流与内循环机遇
春节、冬奥出游显示出旅游业复苏态势,周边游、冰雪游、亲子游等新趋势涌现。据文旅部数据中心测算,2022年春节黄金周,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51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891.98亿元。相比中长途旅游,周边游的规划更加灵活,深度体验项目及多元创新的玩法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成为当下旅游新趋势。北京冬奥会带来的冰雪热“点燃”春节,冰雪运动的需求不断增加,冰雪游成为行业新亮点。“双减”后的第一个寒假,亲子游成为了增强亲子陪伴、拉近亲子关系的有效途径,亲子游市场随着需求扩大也在迅速增长,未来发展的潜力巨大。
居民出行意愿不断增强,板块估值相对低位,拥有较强复苏驱动力。旅游板块当前估值水平处于相对低位,未来在疫情形势的不断转好下估值抬升空间充分。随疫情形势好转叠加冬奥等旅游标签的火爆,居民出行信心大幅提升。春节期间,多数省份著名景点迎来旅游旺季,可看出人们出行意愿不断增强,旅游业复苏拥有较强驱动力。当下旅游业由于前期疫情反复等影响,已经处于估值相对低点,有望触底回升。
指数净利润增速触底反弹,行业至暗时刻已过。2016-2017年,旅游指数整体快速发展期,相关上市公司的净利润的同比节节攀高。进入2018下半年后整个行业基本处于平稳发展的阶段。随着2020Q1新冠病毒的大流行,一系列防止疫情传播政策的出台对旅游行业的冲击十分巨大,整体行业进入至暗时刻,净利润增速显著下滑。但随着新冠疫情影响的逐渐消退,叠加低基数效应,近两个季度我们可以看到指数的净利润增速出现了显著的触底反弹,行业至暗时刻已过。
“清明”、“五一”传统旺季在即,板块反弹可期。春节、冬奥会均可看作旅游业、旅游零售业等行业复苏的起点,未来随着疫情形势的逐步转好,旅游、出行客流量有望持续回升,相应行业的整体复苏有望呈现加速趋势。认为行业最低谷时刻已过,行业未来景气度回升动力十足。逢开春气温回暖,居民出行意愿提升,疫情以来国内旅游恢复最好的一个月恰是2021年第二季度。展望今年春夏,国内以“内循环”为主,“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更加稳固,免疫屏障逐步建立;而2022年冬奥会将成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契机,或将进一步激活需求潜力。在完善的防疫机制之下,游客谨慎心态进一步消除,旅游市场景气有望走强。“清明”、“五一”传统旺季在即,板块反弹可期。
CPI环比由降转涨,同比涨幅回落,猪肉构成主要拖累项。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体平稳。从环比看,在春节消费回升以及原油价格上涨的带动下,CPI由上月下降0.3%转为上涨0.4%。其中,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0.6%转为上涨1.4%。食品中,受节日因素影响,鲜果、水产品和鲜菜价格分别上涨7.2%、4.1%和3.1%;冬季腌腊基本结束,加之节前生猪出栏加快,猪肉供应充足,价格下降2.5%。非食品价格由上月下降转为上涨0.2%。非食品中,国际原油价格提高带动国内油价回升,交通工具用燃料价格环比上行2.2%(前值为-5.2%);春节效应带动部分非食品项价格回升,比如飞机票、交通工具租赁费、家政服务和美发等价格均有所上涨。从同比看,CPI上涨0.9%,涨幅比上月回落0.6个百分点。其中,食品价格下降3.8%,降幅比上月扩大。猪肉价格下降41.6%,构成主要影响。
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PPI增速温和回落。PPI方面,1月份,煤炭、钢材等行业价格走低,带动工业品价格整体继续回落。从环比看,PPI下降0.2%。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2%,生活资料价格持平。保供稳价政策有力推进,煤炭、钢材价格继续回落,煤炭开采和洗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价格均下降。近期在基建回升的预期下,螺纹钢等相关商品的价格有所回升。对此,近期发改委加大调控指导力度,铁矿石期货价格已经连续多日下降。受国际原油及有色金属价格上行影响,国内石油、有色相关加工业价格上涨从同比看,PPI上涨9.1%,涨幅比上月回落1.2个百分点。其中,生产资料、生活资料价格涨幅均出现回落。PPI的温和回落对降低国内制造业中下游企业生产成本有着正面影响,尤其是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困境纾解。
通胀整体可控,利于国内流动性宽松走向。预计国内通胀水平整体可控,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太大的掣肘,可以说国内现在相对低的通胀水平为稳增长提供了难得的时间窗口;可以暂时集中精力,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来刺激宏观经济。财政政策方面,有些专项债已经提前发布,从发布到实施的节奏有望将进一步加快;货币政策方面,通胀数据表现整体对国内流动性的宽松走向比较友好,降息和量化宽松都尚有较大的空间。
1)公开市场操作,上周央行净回笼1500亿元:上周央行公开市场共进行500亿元逆回购操作,累计有3000亿元逆回购到期,MLF投放3000亿元,MLF到期2000亿元;累计共实现净回笼1500亿元。(数据来源:Wind)
2)上周北向资金净流出23.99亿元:深股通净流出55.49亿元,沪股通净流入31.5亿元。从净买入金额来看,北向资金增持了9个行业,其中电力设备及新能源居首,净买入金额24.18亿元,其次是交通运输行业,净买入19.37亿元。北向资金减持了21个行业,其中医药最多,净卖出金额12.26亿元。近期北向资金整体呈现出沪市买入、深市卖出的倾向,或与沪市中金融、地产、交运等价值属性行业阶段性更受外资青睐有关。(数据来源:Wind)
3)上周两融规模占流通市值比小幅收缩,交易活跃度相对回升:截至2022年2月17日,沪深两市融资融券余额17212.82亿元,其中融资余额规模为16236.48亿元,较上期融资余额同比增加0.35%,融券余额规模为976.34亿元,增加1.59%。上周沪深两市融资买入交易额2226.48亿元,融券卖出交易额154.34亿元,两融交易额占A股市场成交额比例6.99%,前值为6.88%。截至2022年2月17日,行业融资融券余额排名前五为:医药、电子、电力设备及新能源、非银金融、计算机;2月11日-2月17日,行业融资净买入排名居前的行业为:有色金属、房地产、石油石化、基础化工、银行,排名末尾的是电力设备及新能源。
4)上周权益型ETF小幅净流出49.92亿元:2月11日至2月17日,权益型ETF基金小幅净流出49.92亿元,其中各行业/板块基中净申购金额排名居前的为:证券公司、互联网、中证500、国防军工;流出最多的板块为:沪深300、新能源/碳中和、创业板、医药。上周A股市场成长风格整体反攻,部分资金呈现获利了结,而前期持续调整的互联网等板块仍不断迎净流入。
旅游行业大体上遵循大消费的投资逻辑,主要是受益于居民消费意愿的提升以及消费升级,因此行业的发展与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息息相关。近些年来,旅游行业基本上呈现旅游人数和人均旅游消费双增长的趋势。从长期来看,旅游的需求是日益增加的,需求的增长是取得超额收益的根本来源。政策层面,旅游行业是政策一贯鼓励并规范的行业,与白酒、教育等行业完全不同,基本不存在政策风险。目前板块受疫情影响,基本处于底部震荡。展望2022年,随着国内防控政策趋向精准化,加上2022年口服特效药的上市,国内外的疫情有望得到控制,当前时点更应关注公司自身相对竞争力的变化,看好左侧配置机会。在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稳内需、促消费是国家在双循环发展格局下重要的战略方针之一,预计消费刺激政策后续或将跟进,在未来疫情防疫逐步常态化的背景下,消费回流和消费升级是行业未来新的业绩增长点。
总体来说,认为当下时点对于A股市场整体无需太过悲观。短期市场风险偏好回暖,后续进一步下降的概率比较有限。当然,市场情绪的全面反转可能仍需要等待宏观基本面信号明确、增量资金改善和外部环境稳定等关键信号。综合来看,回顾A股历史上多次稳增长型春季行情,前期价值板块通常先上涨,后期成长板块会加速上涨,呈现出明显的价值成长轮动的特征。随着稳增长政策发力,经济下行压力被对冲以及房地产债务担忧消退,银行、地产有望迎来估值修复,价值板块中的金融地产,尤其是券商有望率先跑出超额收益。
“稳增长”主线持续演绎下,伴随“两会”临近、经济数据有望逐步好转,产业本身景气度较高且符合政策长期目标或财政方向的“新基建”相关产业,例如电网产业链等,有望迎来机会。认为科技成长仍是全年收益主线,后续随着本轮稳增长型的春季行情不断展开,往长期看,成长风格的硬科技板块也有望随之上涨。而且,国内通胀数据温和回落,不会对货币政策构成太大的掣肘,可以暂时集中精力,用扩张的财政政策和更加积极的货币政策来稳增长。国内流动性整体偏松的背景,也有利于成长股的景气演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