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2021年10月19日期货交易每日必读:红枣涨停,但后

时间:2021-10-19 13:11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8231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2%,比上半年两年平均增速回落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农业(种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两年平均增长3.6%。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8057亿元,同比增长16.4%,两年平均增长3.9%。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397827亿元,同比增长7.3%,两年平均增长3.8%;9月份环比增长0.17%。

    评:整体来看,受疫情、汛情、基数等多重影响,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有所放缓,但目前仍在合理区间之内,四季度经济状况或有回升。

    ★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即将触顶

    ①从全球大宗商品价格走势来看,全球能源价格高涨,金属价格也是水涨船高,美元指数短期内相对稳定。分析短期原因,首先是疫情期间物质消费对服务消费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替代,推动全球货物贸易和工业生产正常化,从需求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②其次,疫情导致供应链受阻,从供给端推动价格上涨。再次,国际航运能力紧张,国际航运价格上涨,推动相关商品价格高位运行。最后,国际贸易受到双边和多边关系的负面影响。

    评:根据徐洪才对宏观经济背景的分析,短期来看,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即将触顶,高位徘徊一段时间之后会逐渐回落。

    新疆红枣减产幅度达25%左右,枣农存在明显惜售心理,目前仅阿克苏、若羌、吐鲁番等个别地区有少量下树,客商采购积极性欠佳,成交零星。采购方对于新季红枣采购价格预期是同比去年提升1-2 元/公斤。据卓创资讯数据来看,目前库存压力依然处于较高水平,仍有15%左右库容占比,因此一旦新疆红枣开秤价格较高,采购方普遍表示将改变采购策略,以消化陈枣库存为主,后续根据销售订单随用随买,不会高价囤积货源。

    评:整体来看,红枣大涨主要因为新疆受天气影响减产,供应偏紧,但目前库存压力较大,后续红枣上涨空间有限。

    日前主产地区受强降雨影响的煤矿多已恢复生产,且部分煤矿有增产现象,焦煤产量有所提升。下游方面,焦钢企业原料煤库存多降至低位,部分焦企存有补库需求,且优质资源供应紧张,对焦煤价格有较强支撑。进口焦煤方面,受国内高价煤种趋弱运行,下游市场对进口煤采购积极性减弱,多持观望心态,然近期进口煤供应依旧趋紧,下游市场对优质资源有补库需求,对进口煤价格有一定支撑力度。

    评:近期焦煤产量在逐渐增加,但整体来看,增量有限,供应缺口仍然存在,且目前补库需求良好,预计短期焦煤偏强运行。

    ★生猪产能未大幅去化,回调空间有限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猪肉产量增长38%。生猪出栏达到49193万头,同比增长35.9%,生猪存栏是43764万头,同比增长18.2%。生猪存栏和出栏基本恢复到正常年份的水平。四季度随着一些地区肉类腌制的需求持续增加,加上元旦、春节节日消费的提振作用,猪肉消费需求会有所增加。同时,年内中央第二轮的冻猪肉收储即将启动。

    评:目前生猪存栏量仍然偏高。在收储和产能调控托市下,叠加秋冬季节对猪肉消费的带动,需求四季度向好,但整体来看,生猪产能未出现大幅去化,供应宽松格局不变,近期上涨空间有限。

    ★沪锌需求疲软,警惕下行风险

    基本面上,冶炼端方面,云南、广西地区延续限产状态,限产程度根据当地供电情况变化,湖南地区预计陆续恢复一部分。需求方面,受高锌价影响下游以观望为主,市场整体成交偏弱,其中国内主流消费地华北以及福建地区热镀锌需求较差,且广东、江浙地区仍受到限电影响消费疲软。库存方面,周内锌锭社会库存出现小幅累库。

    评:沪锌处于供需双弱局面,近期全球能源危机,锌产量下降支撑锌价。就目前来看,能源短缺问题短时间难以解决,锌产量或进一步压减,多头思路为主,警惕需求疲软带来的下行风险。

    波动原因:供应偏紧,需求旺盛。

    尽管近期国内煤炭供应有所上升,但产量增加的速度较为缓慢。国家电煤保供之后实质挤占了部分市场煤的份额,导致市场煤的煤源和车皮进一步紧张,推高了港口价格。随着北方供暖的展开。市场对于冬季的季节性煤炭需求上升存在一定程度的忧虑,认为目前的低库存条件下,冬季的煤炭的供应可能存在一定风险,港口价格继续走高。整体来看,动力煤供弱需强格局难以改变,目前仍然偏强势,但近期保供政策和市场恐高情绪或致使动力煤价格回调。

    操作建议:短期以多头为主,注意回调。

    波动原因:供应宽松,需求不佳。

    供给方面,近期国内沥青炼厂装置开工率环比有所下降,国内沥青炼厂检修不多,合计产能损失大概1545 万吨。另外,从10 月的排产情况来看,为273.3万吨,环比下降1.73%,同比下降22%。需求方面,目前沥青处于传统消费旺季,但旺季不旺特点明显。北方地区企稳持续下降,东北、西北等地公路项目将进入收尾阶段,沥青刚需将逐步萎缩,而南方地区受降雨影响,项目施工也受到明显制约,沥青需求整体表现偏弱。

    波动原因:成本支撑,供应偏紧。

    动力煤涨停,达到11%,煤化工板块品种均出现大幅上涨。乙二醇装置开工低位,聚酯开工尚可,MEG库存持续低位。本周华东港口库存55万吨,同比上期增加2.7万吨。近期长江口专项引航导致到港效率较低。乙二醇成本端煤价高企支撑力度较强,供应端海外天然气大涨,装置利润削减,供应预计减少。此外,库存仍维持低位。整体来看,乙二醇受成本支撑仍偏强势。

    操作建议:目前多头为主,注意回调。

    装置方面,安徽淮南碱厂纯碱装置停车检修,青海昆仑、发投装置负荷略有下降,其他个别企业日产量窄幅波动,影响不大,此外,河南骏化、连云港碱厂装置于国庆放假期间停车。上周纯碱整体开工率73.99%,环比下调0.87%,纯碱产量52.66 万吨,环比减少0.62 万吨。纯碱厂家总库存环比减少0.05 万吨至29.30 万吨,处于较低水平。近期,受双控以及限电影响,部分企业装置停车或减产,导致开工率下滑,使得供给端偏紧持续。需求方面,玻璃开工率88.85%,产能利用率89.44%,变化较小。

    上周三大能源机构相继发布月报,OPEC 下调今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长预期,维持明年预期不变;EIA 上调今年需求预期,但下调明年需求预期;而IEA 将2021 年原油需求预测上调17 万桶/日,2022 年上调21 万桶/日,IEA 认为全球天然气危机正在蔓延到石油市场,在未来6 个月内,气油转换可能会增加50 万桶/日的需求。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担忧仍未解除,油价仍然受到支撑,但进一步上涨需要有更多利好推动,虽然流动性层面预期利空,但暂时不具备大跌基础,整体高位偏强运行。

    力拓将年内目标从3.25-3.4 亿吨下调至3.2-3.25 亿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秋冬季限产方案出台,至年底确保相关地区完成粗钢压减目标。钢铁行业整体仍将处于压减产量状态,叠加采暖季环保限产及冬奥会限产,对原料需求减弱。后期关注矿山发货情况,可能对市场造成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