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海上风电龙头,中国最大的碳化硅公司

时间:2021-10-13 03:32

  1:海上风电已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吗

  经过多年的稳步发展,无论是在可开发的资源量上,还是技术、政策层面,我国海上风电目前已基本具备大规模开发条件。

  
在海上风电机组研发方面,一大批企业已经有能力生产适应我国沿海复杂海洋环境的5兆瓦以上大容量机组,可以避免完全依靠国外进口。勘测设计上,一批设计单位在施工优化方面取得了众多突破,已经具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技术服务能力。在施工方面,中交三航局、龙源振华等通过参与上海东海大桥、福清兴化湾海上风电场建设,在海洋施工、大型海洋施工设备制造方面都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在项目开发上,呈现出由近海到远海,由浅水到深水,由小规模示范到大规模集中开发的特点。

  无论是为了推动技术走向成熟,还是降低成本,都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开发规模。据了解,福建省计划到2020年底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达到200万千瓦以上。广东省则在全省规划了23个海上风电场址,总装机容量为6685万千瓦。江苏规划到2020年累计建成海上风电项目350万千瓦。目前,这些地区正在积极为发展海上风电完善配套政策。
 

  2:风电概念股有哪些 风电龙头概念股一览

  第一类从事或参股风力发电设备生产的个股.
如:华仪电气(600290),华锐风电(601558),金风科技(002202),东方电气(600875),湘电股份(600416),长征电气(600112),银星能源(000862),上海电气(601727),特变电工(600089).
第二类从事风力发电设备零部件生产的个股.
如长城电工(600192),泰豪科技(600590),汇通集团(000415),鑫茂科技(000836),天奇股份(002009),汇通集团(000415),天威保变(600550),棱光实业(600629),中材科技(002080),九鼎新材(002201),方圆支承(002147),天马股份(002122),宁波韵升(600366),中科三环(000970).
第三类承建风力发电项目的个股.如海油工程(600583).
第四类经营风力发电场发电业务的个股,以电力股居多.
如广州控股(600098),金山股份(600396)京能热电(600578),汇通能源(600605),申华控股(600653),国电电力(600795) 粤电力A(000539),宝新能源(000690),吉电股份(000875).
创业板风电设备概念股:
南风股份(300004):风电叶片制造成为新亮点
泰胜风能(300129):风机塔架.公司是最早的塔架专业生产企业,在高端塔架市场占有率最高。从事专业化风机塔架制造近10年,能产生国内最大规模风机配套的塔架
通裕重工(300185):公司是国内重型装备制造领域新兴的民营企业,主要从事大型自由锻件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为MW级风力发电机主轴和DN50-1600m球墨铸铁管管模等大型锻件。公司为大型铸锻件行业风电、模具、核电领域的行业龙头;也是是国内最大的管模提供商,2009年市场占有率达34%。
风力发电经营相关上市公司:
代码 简称 风力发电项目
000539 粤电力A 在广东石牌山以及湛江的风力发电
600396 金山股份 在辽宁康平和彰武风力发电
600578 京能热电 为国华能源第二大股东,间接参与风能建设
000962 银星能源 风力发电设备以及在宁夏经营风力发电
000690 宝新能源 在陆丰市甲湖风电场工程
600310 桂东电力 外资西班牙公司国际风力发电合作
000975 科学城 合资开发山西小五台、神池风力发电项目
000720 鲁能泰山 合资组建莱州鲁能风力发电公司
600098 广州控股 子公司在惠东进行风力发电项目
600642 申能股份 参与海上风电场和金山海岸线平方公里风电成资产注入
600795 国电电力 在辽宁、河南经营风能发电
600653 申华控股 携手协和能源在内蒙古建设风力电厂
000609 绵世股份 携手中国风电投资开发内蒙风力发电场

  3:海上风电一度的成本大约多少

  如果在保修期内,不算初期一次性投资的话,成本=职工的工资+领导吃饭资金+领导私吞资金+贿赂上级领导资金+银行贷款+新进设备资金+修车费+汽油费等等。
在保修期外除了上述资金外还要加上设备维护费、工伤费、外聘人员工资、设备折旧费等等等等。

  4:国内哪些公司是做海上风电

  据我所知,上海电 气总公 司 旗下的 上海风电
子公 司,就在洋山港 一带有项目的,在新++疆那边也有在做的

  5:华为p40屏幕供应商是哪家公司

  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

  根据韩国媒体The Elec最新发布的消息显示,全新的华为P40系列新机将采用不同的屏幕供应商,其中P40采用的直屏OLED面板由京东方供应,目前已经完成了批量生产,P40 Pro采用的四曲面OLED面板初期由三星显示和LG Display两家供应,其中LG Display已经完成批量生产,三星显示正在获得认证,后续京东方也将有望供应P40 Pro的OLED面板。

  华为p40标准版本:屏幕由京东方供货,CIS摄像头关键零部件,由索尼、韦尔股份供货,摄像头模组供应商有舜宇光学、欧菲光、立讯精密(立景)、丘钛科技;镜头供应商有大立光、舜宇光学、关东辰美;滤光片由水晶光电供货。

  华为P40 Pro和华为P40Pro+:屏幕由京东方、LGD供货,CIS摄像头关键零部件由索尼供货;摄像头模组由舜宇光学、欧菲光、立讯精密(立景)、丘钛科技供货;镜头由大立光、舜宇光学供货;窄带滤光片、ircf由水晶光电供货。

  可以看出华为p40标准版本的摄像头部分,基本上依赖于日本索尼和国内硬件供应商。

  

 

  6:苹果将推出AR眼镜,这对A股来说有什么机会吗

  日前有外媒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进入AR眼镜市场,并且正在与潜在供应商洽谈合作,目前已经从一家供应商订购了少量的近眼显示器(near-eye displays)以测试。而不久前苹... 日前有外媒消息称苹果公司正在进入AR眼镜市场,并且正在与潜在供应商洽谈合作,目前已经从一家供应商订购了少量的近眼显示器(near-eye displays)以测试。而不久前苹果也获得了一项有关扩增实境地图的技术专利,这个技术可智慧判读镜头捕捉到景象的概况,并以此提供动态的扩增实境地图景像,据悉,苹果想让AR眼镜产品与iPhone进行无线连接,并在用户的视野范围内展示图片和其他信息,这将使用到AR(增强现实)技术内容。 苹果在AR的布局动作渐渐明朗 目前,Facebook、谷歌、索尼、微软以及三星等巨头都已经进入了VR以及AR行业。虽然目前苹果在VR领域依然保持观望与质疑的姿态,但苹果对AR 投入了更多的关注,相对VR,苹果对AR更有热情。口袋妖怪Go的火爆让许多玩家通过手机第一次接触了AR技术,也让苹果迫不及待要将AR来作为下一个新的计算平台,推动iPhone新的创新来拉升销量。 早在2015年,苹果就收购德国AR企业Metaio,其 171 项 AR 领域的全球专利也被收入囊中。另外苹果还收购了Flyby Media,据说这家公司的技术可以让智能手机“看见”周围的世界。另外,苹果还收购了多家AR相关公司,包括面部识别公司Polar Rose、传感器厂商PrimeSense以及3D脸模制作与动作捕捉软件Faceshift等。 而这些收购与布局动作渐渐明朗,苹果想以AR眼镜为载体连接iPhone,将VR技术与内容作为未来iPhone的一大卖点。 库克曾在几次公开言论中提到,苹果将把AR功能添加到iPhone软件和应用商店,在新iPhone中加入AR硬件,如3D传感器,并向开发者开放AR平台,之后再发布一款AR产品(例如AR眼镜)。它可以直接运行为iPhone量身打造的所有AR应用程序,一个基于AR技术的新的应用生态系统也或将因此而。 虽然谷歌、微软、facebook在VR领域也在大力布局,苹果在VR领域也有相关动作。但从目前的趋势看,这些巨头似乎都认为AR比VR更有前景。 相对VR,为何苹果更看重AR VR是让用户完全沉浸到计算机生成的虚拟世界之中,而AR则是将计算机生成的图像及数字信息添加到真实世界之上。 苹果目前更加看重AR,一方面是Pokemon Go的大热让苹果看到了AR技术应用的场景与未来,在苹果看来,如果AR硬件与智能手机的结合,似乎更有想象空间。另一方面,可能也与苹果仔细衡量过自身在AR、VR领域的竞争力与优劣势相关。 Facebook、谷歌、三星、索尼等巨头在VR领域深耕已久,尽管目前包括Facebook的Oculus Rift和HTC Vive、,索尼PlayStation VR等代表性产品在市场销量以及市场反响并没有很火爆,但至少在技术方面与行业标准制定方面已经取得先机,目前PC VR 头显大部分采用的都是 Oculus DK1 开源的算法,眼镜盒子产品的标准多数来自 Gear VR 的模型。某种程度上,Facebook、三星、索尼等厂商正在VR领域确定品牌优势与技术先发积累优势与地位,苹果在VR领域的布局与积累已落后于竞争对手。 而在AR领域,目前尽管有许多巨头也投入了较多的资源,谷歌第一代眼镜就是增强现实技术的代表作,微软推出的Hololens可以代表现有AR技术的最高水平,但总体来看,目前尚无一家厂商在AR领域占据着绝对优势地位,苹果还有可能抢的先机。 苹果是精明的,一个产业链的底层架构与基础发展成熟之前,苹果不会贸然跟进。而相对来说,VR行业在硬件、内容还是底层都尚未系统化,输出设备端的分辨率、显示频率视场角、重量等方面的技术指标尚不够高,行业标准尚未确定,VR内容缺乏、市场需求与盈利模式尚待挖掘,贸然切入VR行业的风险很大。 但在AR领域,其背后相关产业链,从底层平台和技术、硬件、内容,以及行业应用构成已在逐步发展,手机端 AR 应用开发的过程已经模式化,开发者无需考虑底层实现,许多类似Pokemon Go的AR游戏已经开发出来,某种程度上,AR的商用基础已经具备了。 从玩法来看,增强现实比虚拟现实更适合智能手机,增强现实可以让人们通过全新的方式与真实世界互动,这也是智能手机所擅长的事儿,包括驾车导航、游戏以及AR社交与照片分享等领域与智能手机结合具备不错的前景,当然,最具代表性的AR游戏自然是风靡全球的Pokemon GO。 如今库克参与现实增强的发展热潮,可能会遭到谷歌与微软等竞争对手更快速的跟进与布局,微软推出了现实增强设备HoloLens,而谷歌正在推广Tango现实增强平台。这些巨头在AR领域的未来布局动作可能加快。 某种程度上说,苹果通过开发AR眼镜来连接iPhone 这种设想符合苹果当下的技术贮备现状与战略规划,AR可以带来更酷的感官体验,而且成本相对较低,AR技术的应用可能将为苹果软件生态带来更多营收,比如在游戏过程中,玩家可以使用通过Apple Pay去购买AR游戏的。另外,根据相关报告指出,苹果获得的扩增实境地图的技术专利,可以提供使用者即时的影像分析,在AR图像中可显示使用者周遭环境的街道和商户、距离等信息。比如打开地图应用,将摄像头指向一家咖啡厅,眼镜屏幕将显示该咖啡厅的虚拟菜单或每日优惠活动,这里的想象空间在于,AR可以为苹果扩展更多的线下商户并发展新的商业模式,甚至也能推动Apple Pay绑卡用户的增长。 但目前苹果要推动AR眼镜的普及也面临着很多的难点 难题在于,一方面是应用开发者如果大规模跟进iPhone的AR应用程序开发,这要求苹果需要架构出一套相应的AR平台和开发工具包,苹果需要在底层系统的基础设施方面搭建完善。 另一方面是AR眼镜硬件的生产与出货,产品的成本与品控以及质量测试方面需要苹果去筛选优质供应商,订购足够的组件进行批量生产,目前苹果在这方面还没有准备充分。另外,一般切入到一个新的领域,品控问题是个大问题,这需要苹果与供应商之间进行较长时间的磨合,才会出现相关成果。 如果说iPhone与AR眼镜配套连接,会面临易携性与应用场景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AR眼镜是否适合随时随地的移动场景,从目前的AR眼镜现状来看,比一般的眼镜要笨重的多,用户出门需要附带眼镜来配套操作会降低操作的便捷性与用户体验。 另外,AR光学器件在分辨率、视野技术等诸多方面仍存在体验不佳的难题,目前近眼眼镜实现3D有两种主要技术:Stereoscopic(立体)和Light Field(光场)。立体最大的问题是无法实现主动选择性聚焦,长时间佩戴会出现晕眩现象。 其次,受限于制造工艺,提供面积大的镜片成本高、良率低的难题,而且AR硬件的性能对体验效果受限于当前电池技术,而电池技术突破一直都是当前行业难点。我们看到,微软2015年推出的Hololens可以代表现有AR技术的最高水平,但也存在视场较窄、切换场景延迟、舒适度差、电池续航端等诸多缺陷,而HoloLens自从开卖以来微软也从未公布过HoloLens设备的销量。 另一方面是,苹果的硬件价格一般都不便宜,更不会附送,加之近眼眼镜成本高,良率低,定价如果太高,其体验效果与口碑若不足以打动前期尝鲜的用户,将导致后面的消费者持续观望继而影响到新iPhone的销量。 无论AR前景如何:苹果是时候做出创新的尝试与改变了 尽管如此,但苹果也必须做出尝试。苹果目前面临的问题是,迫切需要改善当前形象,就是让大家觉得它依然很酷,很多人谈到,iPhone多年来迎合用户需求而做出的改变事实上已经使得它丧失了原本的酷的形象,它不再像当初那样具备魔力,iPhone手机已经不再是一款好玩的产品,而仅仅是一款必要的产品。 苹果此前的财报显示iPhone销量在大中华区销售额同比下滑30%,目前颓势已经很明显。凯基证券分析师郭明池认为,未来苹果销量颓势还会继续。因此,探索并加入更多黑科技,从软件与服务创造更加高比重的营收是必然之路,但最重要的是苹果需要有更加创新型的产品,拉动销量增长,从目前来看,AR与iPhone结合的好,则可以软硬件收入两者兼得。 但对于目前的用户预期来说,苹果在iPhone端连接AR眼镜的玩法如果体验不够炫酷或者存在诸多体验的短板与缺陷,则可能被认定是一种强行制造的噱头,也可能重蹈Apple Watch的覆辙。 苹果如果要让iPhone焕发第二春,那么必须给AR的玩法定位,而不仅仅是基于外界的压力为创新而创新的产品,加之目前微软谷歌facebook等厂商在AR领域动作频频,苹果再观望下去可能会错过先机。 而通过AR的元素来带动iPhone的销量虽然思路正确,但前面总结可知,目前依然面临着诸多行业困难,目前大部分AR硬件及解决方案仍处于开发阶段,AR产业的许多环节也处于发展期。另外,AR玩法多数要基于地理位置的定位,前面也提到,打开地图应用,将摄像头指向特定商户或位置,屏幕将显示虚拟菜单或每日优惠活动,但若涉及到苹果自家的地图应用,在中国市场区域,基于地图的玩法是否会受限也是苹果需要面对的难题。 苹果向来不愿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尝鲜者,但形势比人强,苹果若想依赖缓慢升级维持现状,未来的日子将越来越不好过,随着Android阵营的手机体验与创新与苹果差距缩小,苹果手里的牌也不多了,切入AR行业虽然存在着很大的风险未来也有诸多不确定性,但在玩法体验创新与商业模式的扩展上依然有着一定的想象空间,也是苹果破除iPhone销量颓势值得尝试的一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