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相信即使组件价格不能回落到以下

时间:2021-10-11 14:22

  上周五国长会提出:改革完善煤电价格市场化形成机制。有序推动燃煤发电电量全部进入电力市场,在保持居民、农业、公益性事业用电价格稳定的前提下,将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由分别不超过10%、15%,调整为原则上均不超过20%,并做好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可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的限制。鼓励地方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用电实行阶段性优惠政策。

  1、会议强调,“推动新增可再生能源消费在一定时间内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再次扩大了新能源不纳入能耗指标的范围,重大利好。

  举例:节前的政策是,一个省必须今年消纳100度新能源,激励目标是110度,如果消纳了120度,那么120-100=20度不纳入能耗总量控制。现在的政策是:如果该省今年消纳了100度,明年消纳150度,那么50度增量全部不纳入能耗指标总量控制。这将强力推动各省全力发展新能源。

  2、首提风光大基地,意义重大,预计大基地将在近期迎来催化剂。强调未来电力供给增量是新能源,预计合计总量规模较大,大基地和分布式并举是十四五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手段。

  3、有保有压,再次重申坚决遏制高耗能,纠正一刀切限电和运动式减排。在高耗能领域通过市场交易形成电价也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目前大部分地区因为缺电,对高耗能行业都是严格限产的,未来高耗能行业可以购买能耗指标以后,一些光伏和新能源的上游板块,对成本的容忍度更高,可以花比较高的价格购买电力指标,实现正常生产。一些产能过剩,效率低下的行业,将会逐步退出市场,这也有助于优胜劣汰,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4、绿电资产的稀缺性和环境属性将进一步通过价格机制体现,继续看好绿电运营商及光伏发电产业链。

  政策信号已经十分明确,新能源产业链是长期以来市场主攻方向,调整与波动是估值,短期产业链价格的影响,整体发展规模体量,市场仍有很大预期差。

  放开电价上浮空间对发电企业来讲肯定是一个比较重大的利好,在现在电力供应紧张的背景下,大部分地区的电价肯定是有所上行的。电力板块的龙头公司:华能G际、华电G际,以及弹性比较大的内蒙H电和皖能D力等。

  最近光伏产业价格跟踪:

  1.近期工业硅,硅料,组件价格调涨。目前来看分布式和海外市场影响不大,海外主要因为电价市场化涨幅较大需求有刚性,分布式有补贴对价格承受能力较高,关于地面电站,近期机构与多家运营商交流,整体反馈有一半因为有并网指标会继续,有一半会观望预计明年做。不过这部分量有限,而且总量都在,迟早要装。

  组件涨价到1.9-2元,主要驱动原因是工业硅涨价后,多晶硅在自身产能未释放前做了100%的顺价,硅片和组件并无超额溢价。工业硅明年新增产能小于多晶硅,但目前多晶硅吨利润是工业硅的3倍,这种盈利格局不会持续到明年,伴随多晶硅产能投放,溢价会开始减少。而对于市场担心的多晶硅产能释放不出来的情况,机构认为不会存在,因为工业硅有效产能是多晶硅需求的5倍以上,只要工业硅格涨到位,有机硅的需求自然会受压制,目前有机硅虽然顺价但已经有一批有机硅的下游表示无法接受,多晶硅只要愿意出高价就可以从有机硅手中抢到足够的工业硅,多晶硅的产能如期释放了,产业链的压力就会有所缓解。

  2.绿电的推出,也在一定范围内拉高了运营商对高组件价格的接受能力,绿电溢价3分钱相当于3毛钱组件价格,10万元硅料,会增加一部分运营商收益率,绿电后续的占比会逐步走高,相信即使组件价格不能回落到1.7以下,需求也会保证。绿电最受益的是风电运营商和产业链,其次光伏产业链。

  3.逆变器: 近期分布式逆变器预计会涨价: 这个主要是因为芯片供给持续紧张,逆变器的价格涨幅不会低于原材料涨幅,目前逆变器的订单满足率低,涨价是必然的,对下游基本没影响。

  这一轮供电的紧缺后续会靠煤炭的供给超产+市场电/绿的溢价+风光新建项目逐步缓解。有一些短期的供应链博弈是很正常的,涨价的天花板就是靠供需的博弈来测试的,最后还是会回归合理价格,今明年的装机总量会有所保证。短期行业内部博弈、外部限电限产、市场节前效应,扰动预期阶段承压,但都可以交给时间来解决,目前位置光伏板块主线龙头们的长逻辑依然清晰确定,继续坚定看好。

  注意:再好的逻辑,也得结合个股的涨跌趋势来选择介入跟退出的时机。逻辑+技术,让你更好的把握主动,拒绝无脑追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