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这点外人可能无法理解
10月5日晚从深圳回到珠海,洗澡时又流鼻血了,稍微楞了一下,确认流的是鲜血,稍一复盘这两天的情况,应该没事,用水冲掉,就当没看见。换在过去,脑袋里肯定会有一通胡思乱想,毕竟是得过鼻型肿瘤的人,很可能晚上都睡不着。现在如此淡定,不得不感叹人的适应性太强了。
说到适应性,联想到1998年夏天,当我跟家人说我要离开南宁去珠海,大家问:“你去那边干什么呢?”我说找工作啊,父亲质疑:“开什么玩笑?你从来没有为别人工作过。”他这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那时我快三十岁了,确实没有为别人上过哪怕一天的班,我第一份工作的职别是——总经理。
8月份到珠海,每天跑人才市场,奔赴各种面试,尝尽其中的酸甜苦辣,特别记得在家乐福应聘销售主管,进入最后的6人竞争,刚准备发言,BB机响了,我下意识低头看一眼,就被请出去了,那个帅哥店长看着只有二十五六岁,我很理解他的想法,觉得我不尊重他,可你也没说肯定聘我啊,我不得准备下一场面试吗?
我那时寄居在一个亲戚家里,她对我说:“你每天起早贪黑去找工作,已经两个多月了一点不松劲,真佩服你。”我都佩服我自己,想想之前的风光史,就知道对一个心高气傲的人,每天点头哈腰地去求人有多难,但人的适应力超出人的想象力——换一种活法,我可以!
这次长假去深圳,是为了践行我“必须做一些特别的事情,只为留下印记”的理念而临时决定的,除了跟同学老张见一面,我都不知道去深圳还能干什么,但是,一定要去!待在珠海,每天常规生活,这个长假就不会留下任何回忆。
老婆提议跟她的同学见一面,我很抗拒,因为经历过类似的情境,人家聊得入心入肺,跟我一点关系没有,无聊到我跑出去观摩其他人的同学聚会。
听说只有一个人来,我放心一些,让老婆先给对方吹吹风:吃什么无所谓,关键是环境要安静。
坐船过珠江口来到深圳蛇口海上世界,进小包房,发现她同学带了女儿来,立马感觉要糟,因见过许多次熊孩子把大人聚会搅得七零八落的。事后证明我过虑了,至少这次过虑了。这孩子很有教养,没有给聚会减分,反而增加了一些亮色。
儿子测试分析我的微观愿望,得出的结论是“掌控感”,这回很难得,两个需要掌控感的人坐到一起了。
我们早上十一点半到的,下午四点半才不得不离开(离开后C同学又陪我们步行到四海公园见老张),坐了整整五个小时,后面服务员不得不进来提醒,可见这次聚会的质量。如果不是昨天跟老张约好晚饭,大概率今天我们会聊到吃宵夜,像这样听起来有点“疯”的事,我熟。
原因很简单——遇到同样有故事且能量飙榜的人了。
C同学师专毕业,但毕业后能进入市里宣传部,这是她日后事业的基石。然后自主赴英留学,拿了高学历回来,层级提升了,职业选择时放弃高校进入商界,起点是康威集团的高管,入职就参与国际谈判,再转到深圳科协充当组织者+联络人,这一路下来,偶然加必然,有所成就。
学校毕业进入体制是偶然,但随后辞职出国留学以及放弃高校投身商海,这就是不走寻常路的内心做出的必然选择了。
我的经历,跟C同学正好相反——我毕业后也分配进了机关,但没上一天班就辞职了,因为当时我想马上自费出国留学,而留学必须先辞职,否则不给办护照。如果我像她那样先干几年再寻留学的机会,也许整个人生就大不相同了
——在中国,有没有在体制内工作过,这是任何其他经历都无法弥补的区别,这不仅事关对政府行事方式的认知以及各种人脉资源,更是一种身份认同,所谓“自己人”,这一点外人可能无法理解。前不久,我家对门搬来一家租户,我恰好碰到他们搬家,也许为了表明身份地位,男主人说:“我儿子在一中复读,租这个地方给他住,方便些。”,然后加了一句:“我科技局的。”,我愣了一下,回应道:“我广西发改委的。”,他原本平板的脸立刻现出笑容。。。。。
C同学从英国回来后的第一份工作,之所以放弃高校,因为她知道平淡的象牙塔里,她满身的能量无处安放。之所以选择商界,因为她有天分啊——在英国读书的时候,她首先通过帮房东做杂务免除了自己的房租,后来更是做起二房东生意,专门针对短期租房需求(我猜主要是刚来的中国人),打个时间差——这不就是二十年后风行全国的“长租公寓”的商业模式吗?拿到学位回国时,她赚的钱都然能在广州买房了——这是我听过的最励志的中国留学生非科技型创业故事,之所以捧那么高,因为这事接地气,每个人都觉得自己能做,只是人家真做成了。
现在C同学已经主动从岗位上退下来,筹办投资基金和希望小学了。故事太多,我跟她也是第一次接触,先说到这吧,不然没法收尾了。
吃饱喝足后,她要去跟小朋友聚会,我以为C同学也要回去了,没想到她让女儿自己一个人赴约,十岁的小女孩,在深圳的繁华街市,有点出乎意料。后来她女儿来过两次电话要钱,每次二三十元,第一次答应了,节假日嘛,宽松一点,第二次坚决拒绝,以他们家的经济实力,这点钱就不是钱,但有钱也要花得合情合理,不仅自己做到,对孩子也同样做到,很不容易,有多少父母是对自己吝啬,对孩子大方的?还自以为是“中国好爸妈”,其实是害了下一代。
C同学说主动退下来,其中一个目的是为了陪伴孩子,能想到、做到这一点的妈妈,在全世界范围内算,也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吧。
她还为此稍感焦虑,因为孩子的成绩不是最好的,偶尔也担心孩子的未来,我作为过来人,把罗同学劝慰我的话转赠给她:
“你们这么优秀的父母,这么优秀的家庭,你们的孩子能有什么问题?!相信我,你对孩子的投入,一定会开花结果的,不管是不是以你以为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