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价值交易者大多会形成偏向肯定的观点

时间:2021-10-09 21:58

  在结构分析的体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贯彻始终的理念是:结构是一种思维方式而不是思维定式。这里面有三层意思:

  1. 结构的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否定的思维方式;

  2. 通过结构分析得出来的结论不一定是市场的本线. 所以,在实践中需要有控制损失的保护措施,以控制失误判断带来的风险。

  虽然,结构分析是一种基于市场价格自身行为的描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推论,但描述或者说范式(以一组假设为前提的推论)恰恰是艺术的特质,在这个意义上,结构分析的本质是艺术而不是科学,它更像是一门思维的艺术。这样说来,并不排斥结构分析方法体系的实用性,事实上,它作为一个独立的交易系统是其真正价值所在。

  波浪理论对价格行为的数量化尝试以及“5-3”模式的分形思想无与伦比,给予多高的评价都不为过,但它作为一个交易系统,它的多可性却令人生畏。众所周知,均线系统的可靠性极其有限,但它毕竟构成了交易系统,是一个买、卖的闭环。

  与传统的分析体系相比较,结构分析“两点一面(两点是卖点与买点,一面是基本面)”的交易系统在实用性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它简洁、完备、实用、高效,既有深刻的内涵,又具有外在的形式美,其他分析方法难以望其项背。一个被理论所保证的高效的交易系统,就使得交易者有了操作上的一致性,使得交易者就有了蜕变而为卓越的坚实基础,使得交易者逐步建立起高度的交易自信与勇气。建立在交易系统基础上又被理论所保证的交易自信是无可匹敌的!

  我们说,交易者所交易的其实是自己的交易系统,获取一定的经验后,多数交易者会根据已有的经验检讨并修正自己的交易系统,删减或增添一些条件使之趋于圆满,至于交易系统背后的思维逻辑是什么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了。人类天性喜欢确定性,但技术分析却是一种带有否定性的分析方法,它需要交易者以“怀疑”的态度去运用它。

  但部分交易者很难接受技术分析“否定”的思维逻辑,不会轻易接受控制损失的观点,而倾向于低位补仓或被动持有。此外,这些交易者往往笃信指标分析并试图预测顶底,这显然是一种“肯定”的思维逻辑表现,或者他们运用的方法本身并不符合否定的逻辑结构。比如,价值交易者大多会形成偏向肯定的观点,当价格下跌并低于内在价值时,交易者将做买入操作;如果价格继续下跌,交易者必然加倍买入,因为此时投资价值变得更大,这事实上就复制了“等价鞅”制度。

  其实,很多交易者虽然运用技术分析的交易模式,但并没有接受技术分析的思维逻辑。具体的表现就是不接受控制损失的观点,而采取低位补仓、降低成本的做法——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在拒绝承认自己的错误,这是一种“肯定”的思维逻辑,而有经验的成熟交易者通常会接受“止损”的观念。也就是在进行交易之后,随时会给出证明自己错误的基准。这个基准主要包括:基于时间的止损、基于空间的止损、基于盈利的止损等等。这些交易模式的关键思维逻辑就是形成了“否定”的方式:只有在没有证明自己错误以前,这项投资才是有效的。亏损总是要发生的,关键的问题不在于何时发生,而是在于:它发生了,你怎么办?“如果一个头寸与我的判断相悖,我就出局;如果它与我的判断一致,我就继续持有。风险控制是交易中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一个亏损头寸让你感到不舒服,解决办法很简单:卖出,因为你总有机会再进来。”——吉姆.琼斯

  看来,风险控制和错误投机的危机处理(这也是风控问题)是交易者必须优先解决的课题。失败或者错误无法避免,交易者所能做到的仅仅是设法控制失败所带来的损失,使它不至于陷我们于一败涂地之中而无法东山再起。

  然而,很多交易者往往把风险控制与危机处理简单理解为“止损”,这就从一个误区跳进了另外一个误区。固然,止损很重要,鳄鱼法则说的就是止损的重要性,它的原意是指如果鳄鱼咬住你的脚,唯一的逃命机会就是牺牲这只脚。延伸到金融市场,鳄鱼法则就是,如你的交易背离市场的方向,马上平仓,不要心存侥幸。一般认为,止损的原因在于市场存在的随机性,如人为操控、群体心理、周期等,使得“历史会重演”这个假设只能在概率的意义上存在,因此,正确的交易与错误的交易在概率上就是各半的关系。

  与此对应,交易者总结的止损方法各式各样,概括起来,大致包括常规性止损与辅助性止损。前者意味着,当保有部位的条件消失,无论盈亏都要平掉这个部位;而辅助性止损的常见方法包括百分比平仓法,即当亏损幅度达到某个百分点时强制性止损,这个百分比往往根据交易者风险偏好、策略、交易期限而定,一旦定下来就果断执行。

  但,认真研究这些止损方法就会发现,它隐含一个前置条件,就是把交易策略建立在概率的基础上,这势必带来频繁交易的问题,考虑到交易成本,这些止损的方法往往把利润吞噬殆尽。

  有鉴于此,另一类交易策略即被强化,那就是提高交易的胜率或减少交易的频率以保证稳定的收益水平。提高交易的胜率以保证收益的策略,理想的情况就是提高交易决策的正确率(准确率)以减少止损或不止损。

  这样一来,就出现了类似于“等价鞅”的循环:即必然存在某一点,即使交易者放弃止损,容忍亏损,也不可能获得提高的收益率,这样提高交易胜率的初衷也失去了意义。那么,减少交易的频率以保证收益的策略怎么样呢?减少交易频率必然降低止损的总数量,这一点是一定的。但是,这又带来另外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即降低交易的频率并不意味着交易成功率的必然提高,哪怕一生只交易一次,也不能保证这一次的交易必然是成功的交易,或许是最糟糕的交易,比如破产退市。看来,降低交易频率的策略它只能起到节约交易成本的作用而无法保证交易胜率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