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年上半年中国现货价及长协挂钩的均呈持续增长
国庆期间,欧洲天然气价格暴涨,叠加OPEC+最新会议决定不增产,能源危机预期增强,带动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上涨,布伦特原油价格站稳80美元每桶上方,创下三年来的新高。10月6日,天然气价格再度暴涨,荷兰TTF天然气期货收涨22%,报117.945欧元。2020年同期,该品种仅在15欧元附近震荡。同时,美国天然气期货隔夜收涨近10%,也再度刷新了高点。
10月6日,欧洲五个国家就能源价格发表联合声明,西班牙、法国、捷克、希腊和罗马尼亚敦促欧盟对天然气市场进行调查。欧洲国家的部长们呼吁采取共同的方式来应对能源成本。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10月5日表示,欧盟成员国领导人将在本月晚些时候举行的峰会上,就建立欧盟天然气战略储备以及将电价与天然气价格脱钩的相关提议进行讨论。冯德莱恩当天在爱沙尼亚对媒体表示,欧盟必须投资可再生能源,因为它将让欧盟在能源供应上实现自给自足,并有助稳定价格。但在短期内,欧盟将聚焦天然气的存储、战略储备等具体问题。
德国联邦统计局当地时间9月2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8月德国进口物价的同比涨幅达到了16.5%——上一次出现如此大的涨幅还是在1981年9月的第二次石油危机之后,当时的涨幅达到了17.4%。值得一提的是,德国进口物价大幅上涨的主要原因是能源价格上涨。德国8月能源进口价格比去年同期上涨了93.6%,其中天然气价格的涨幅甚至达到了170.5%,而原油则上涨了63.6%。如果不考虑能源,德国当月进口价格仅上涨9.8%。截至9月末,印度135家燃煤电厂中,有16家煤炭库存为零。超过半数的电厂的库存不足三天。印度能源消费的70%来自煤炭,现在煤炭已经成为稀缺商品,价格涨幅超过100%,让印度企业无力问津。近期,国内一些城市也纷纷下达限电令,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对此,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束珏婷表示,关于能源保障情况,相关主管部门已经作出回应,商务部将密切商务领域行业企业的运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可能面临的困难。全球能源供需矛盾愈演愈烈。
天然气国际供应链的紧张局面,已经给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带来严重的威胁。尤其是欧洲,除了要面对国际商品供应链的严峻考验外,还将面临能源危机的威胁。欧洲当地时间4日,“北溪2号”管线开始注气。但是远水难解近渴,从注气到填满之后还要经历多个方面的技术测试。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表示:“我们仍然反对这条油管,我们依旧认为这是俄罗斯地缘政治的计划,我们会继续定期评估,并援引与评估结果一致的法律应对。”
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供需缺口不断扩大。2020年,中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高达43%。在今年全球天然气价格攀升期间,中国液化气价格也从年初的3000飙升至近期的6000附近。据海关数据,2020年我国天然气进口量达到了10166.1万吨,进口金额达到了2314.9亿元,液化天然气的主要进口国为澳大利亚、卡塔尔,进口管道气主要来源于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缅甸、俄罗斯。
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始复苏,天然气供应缺口也一直在扩大,许多国家的天然气库存“告急”。据悉,欧亚多国目前进入LNG争夺战,但是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没有增加出口。从供应端看,全球天然气产能并未因需求骤增而显著扩大。自2020年初以来,除了卡塔尔的大规模扩张外,几乎没有新的液化天然气出口项目得到批准。
国际天然气的走高持续抬升,会提高中国LNG进口成本,进而将价格传导至国内整个天然气行业。国际气价对中国LNG进口成本,具体可拆分为现货价格和长协价格。2021年上半年中国LNG现货价及长协挂钩的JCC均呈持续增长的趋势,带动综合进口成本持续抬升。
机构称,本轮LNG涨价较为特殊,淡季涨价、全球共振、涨幅较大,中短期供暖季及前期补库阶段价格仍存支撑,中长期LNG市场价中枢或将上移。由于商业模式存在巨大差异,LNG涨价对于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而言,影响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对于上游气源标的盈利能力有望在涨价大背景下持续走高;对于中游贸易商而言,边际上看毛差有望改善;对于下游城市燃气标的而言,中短期LNG涨价对于下游城燃而言压力较大,中长期看,在LNG中枢上移趋势下,一体化、需求规模大的城燃标的具备长期毛差稳定的优势。
此轮油价破80美元之后并不会很快回落,能否继续上涨,取决于供需的失衡能够多快、多大程度得到缓解。从全球来看,这或导致美欧经济的分化可能再度加剧,这是因为美国有页岩油,而欧元区完全依赖原油进口,更容易受到高油价的冲击。另外,如果四季度油价保持在80美元之上,也将进一步抬升中国PPI的中枢。9月30日,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发布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电煤保供工作。各企业要深挖电煤增产潜力,全力增加电煤供应量,对非重点、非长协、高耗能等用户企业适时适度调整销售策略。同时,有消息称国家已经小幅放松澳大利亚动力煤到港限制,累积近74万吨动力煤到港卸货。由于动力煤供应不足产生的限电,部分影响到长三角的工业生产,但国庆节后大部分企业复产复工,预计后期煤电紧张格局有所缓和。
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多地区面临电源性缺电,电力供需矛盾愈发明显。9月28日,国家能源局印发《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暂行)》的通知,文件指出电网企业应公平无歧视为新型储能项目提供电网接入服务。 该文件最大的变动在于,在适用范围部分限定了“对外提供服务的储能项目”这一条件,通过储能服务的边界来进行管理,为储能提供了更灵活的发展空间。在碳达峰的大背景下,煤电占比无疑会呈现下降趋势。未来,伴随新电改的推进和能源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能源协调发展、多能互补是大趋势,煤电与光伏储能联动发展的优势也将逐步显现。就投资机会而言,清洁能源、电力、电气设备、储能、煤炭、油气等相关板块将受。
本文所述信息的来源及观点的出处皆被本公司认为可靠,但本公司不能担保其准确性或完整性,本文信息或所表达观点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内容仅供参考。
- 上一篇:有人说期间利好尽出变利空?也有人归咎于昨晚
- 下一篇:国际原油价格继续上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