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cloudflare股价
10元的股票买一万股涨到30%盈利多少
是上涨百分之30,13块卖掉的线以上 啤酒在中国市场的现状(论文)
从2003年开始,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也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加入WTO之后,进一步开放的中国市场逐渐融入到了世界经济的均衡游戏中,外资对于中国市场化的走向进一步确定。
进入2005年,外资进入中国啤酒业的步伐更为快速:
合资公司华润雪花啤酒4月11日以1.25亿人民币收购阜阳市雪地啤酒;
青岛啤酒当天也宣布公司董事会已批准美国安海斯-布希公司(AB公司)在青岛啤酒的股权比例将由原来的9.9%增加至27%,成为青岛啤酒最大的非政府股东;
4月18日,全球啤酒著名品牌“喜力”在上海签约收购了“苏啤老大”——大富豪公司40%的股份;
同期,燕京啤酒也抛出全国发展新策略:公司正瞄准华东及华南啤酒市场,今年起拟斥资3亿至5亿元人民币用作收购,预期今年落实一至两个项目。
比利时英特布鲁、英国纽卡索、荷兰喜力、丹麦嘉士伯、日本朝日等跨国啤酒巨子也通过各种形式介入了中国啤酒产业。
“随着外资收购速度的加快,中国啤酒市场的竞争正在发生变化:最初啤酒行业有1000多家企业,经过收购兼并,目前还剩下400多家,今后啤酒企业的数量还将减少。而这种竞争最终将带来更高层面的较量。”对于外资的强势进入,燕京啤酒集团副总经理毕贵索认为,“中国啤酒市场现在全球最大,而欧美多数市场已经饱和甚至萎缩,中国显然是国际资本的一个理想目标,国内啤酒企业不但要抗衡外来资本,还要应对国内市场的竞争和整合,我们任重而道远!”
资本整合:规模≠效益
整合大潮一浪胜似一浪,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兼并整合后的两家人如何实现“1+1≥2”,处在第一、第二啤酒集团之外的300多家啤酒厂如何在国际化的市场大潮中定位自己,无疑成为众多企业面临的新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外资就已看好中国的啤酒市场,50多家洋啤酒潮涌而至,当时国内的多数大中啤酒集团被外资控股或收购,经过几年时间的磨合最终还是因为不适应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市场环境而纷纷兵败。
经过十几年的拼杀,以青啤、燕京、雪花为代表的中国啤酒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但目前我国整体上仍有1/3的啤酒厂不具备盈利能力,靠低成本收购完成其扩张的青岛啤酒总经理金志国感触颇深:“与国际啤酒大公司相比,青啤在资产、赢利能力、创新能力、国际化水平等方面仍存在着很大差距!”
啤酒行业是一个靠规模实现效益的行业,但“规模≠效益”。稍微回顾一下,我们不难发现,青岛啤酒在早期的收购过程中,过于强调扩张的低成本概念,结果背负了一大堆“小舢板式”啤酒企业,当期成本低而运营成本高,较重的历史包袱使青啤到现在为止仍没有形成真正的战斗能力。青啤也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积极探索国际化合作,引入成熟的管理理念,以弥补前期的不足。
反观燕京,则采用了“强强联合”的模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虽然当期成本高,但后面的工作相对比较好开展。“强强联合”模式的难处在于双方都比较强大,个性十足,都是称雄一方的诸侯,谁都不服谁,这是问题的一面。但也正是由于都有这样的个性,他们才能成就一番事业。像燕京收购的漓泉啤酒,其总资产贡献率现在达46.7%,居全国同行业首位,单产产量、利税晋升到行业5强,双方的市场、人才、机制优势和资本、技术、品牌优势均得到了较好发挥,规模效应得到充分展现。
“规模对啤酒行业来讲是有意义的,但现在很多大厂的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这跟他的整合能力或者思路有关系。好多大公司表面上是一个公司,是一个大老板,实际上还是自己管自己那一块、各自为政,规模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啤酒作为一种快速消费品,规模、布局确实是比较重要的因素,它是帮助我们实现市场占领和品牌提升的一个很重要的手段或过程,但它仅仅是一个过程,而非最终目的。”对于如何解决“1+1≥2”的问题,快速成长为行业三巨头之一的华润雪花啤酒的老总王群也深有感触。
狂欢序幕拉开
经过产业整合后的啤酒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产业整合中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建立全国性品牌的价值和意义。其中南北市场资源整合成为各家企业市场竞争力提升战略的工作重点。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都已到或将到广东投资建厂,继华润啤酒6.8亿元在东莞建立年产30万吨啤酒的生产基地后,燕京啤酒又在佛山设下10万吨生产线,而青岛啤酒已在粤形成深圳、佛山、珠海三个生产基地。
2005年,各家企业在积极落实区域布局的同时,更是积极实施自己的差异化产品战略,纷纷争抢高端产品市场。虽然其市场较小,但利润很高。2004年燕京啤酒用占总产量20%的高端啤酒实现了50%的利润,高端啤酒的魅力由此可见一斑。目前已有多家在2004年有重大举动的外资啤酒企业宣称,今明两年将向市场全面推出自己的高档品牌,除去塑造其品牌形象的意图而外,更是期望在高档啤酒市场中能够分得一杯羹。
另外,今年南(广州)北(北京)两个市场的动态也非常值得关注。去年和今年,青岛、燕京、华润三巨头纷纷到北京、广东投资建厂,构筑战略要塞;而青岛啤酒今年更是大举进军北京市场,高、中、低端全面进入,南北对决之势业已形成。
品牌打造上各方亦是不遗余力,华润2004年请来世界级营销大师科特勒,为其“雪花”品牌出谋划策,显示出本土啤酒品牌意识的不断深入。
燕京在2005年新年刚过,便倾力参与“世界十佳运动员”的评选活动,借势掀起了新一轮的体育营销高潮……
理性看待国际化
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啤酒市场,经过一番并购和发展后,现在的青啤、燕京、华润三大啤酒集团暂居第一梯队,珠啤、重啤、哈啤、金星紧随其后。
但AB、SAB、英特布鲁、喜力这些世界啤酒行业的巨头,在经过了原始积累阶段后,还会久居人下、藏身其后吗中国的啤酒企业如何与这些世界级选手同场竞技结果会怎样一二军团中仅有的两个未被外资操纵的本土啤酒企业——燕京和金星未来的命运又会如何
“我们必须明确:国际化只是一个过程,并不是最终的结果!”在关于国际化的问题上,燕京啤酒集团的副总经理毕贵索明确表示:“燕京啤酒国际化的最终目的必然是为了发展中国的民族啤酒工业、打造世界级的中国啤酒品牌。”
如今世界几大啤酒巨头均已在中国安家落户,面对新一轮来势汹汹的国际资本浪潮,摆在中国啤酒业面前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陷阱是国际化还是被国际化在未来的几年时间里,中国啤酒业将走向何处国际啤酒巨头与中国啤酒的角力谁能胜出中国的啤酒品牌能否成功突围 不知道下面的消息 利好哪些股票
你好:
1、任何消息,对股价都有同时利好和利空的同时作用
2、比如:2月28日晚间公布的央行下调存贷款利息的消息,利好的是券商股、地产股、中小企业股等;而相对利空的则是银行股、保险股、和一些金融类股票等
3、所以,把握好消息对行业、板块的影响,对自己的市场观察、操作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祝:好! 国农科技原始股票一股换几股
10送2
10配3送4
10送5
10送1
10送2.5这是这个股的送转情况
如果你没有参与配股应该100股原始股现在有332.64股
如果你有参与配股应该100股原始股现在有420.75股,但是你要上缴1200元的配股钱。 2000-2002年的网络经济泡沫是怎么回事
从1993年初克林顿取代老布什入主白宫以来,美国股市经历了长达八年的黄金牛市。道琼斯从2000多点猛增到11000多点,NASDAQ也一路狂飙突进到2000年4月的历史顶点,5400多点。在这一大牛市中,无数中国人爆炒科技股,如电信,光纤,软件,网络等题材发了大财,个股数年内成长数十倍的比比皆是,几乎不用花时间选股,买什么涨什么。其中一个带我入股门的师兄,从1997-1999年捂住一批高通(发明CDMA的QUCOMM)翻了20倍,完成了他人生的原始积累。另一个穷留学生以3000美元起家,一年内折腾出来九万,去买丰田花冠直接用ETRADE的支票全款支付,让看惯了美国人贷款买车的业务员目瞪口呆。
到了1998年至2000年间,美国从东到西,到处是高科技风险投资在狂舞,到处是北电网络,朗讯科技,甲骨文等重量级的IT大公司在疯狂招人,只要跟IT沾点边,就被拉入公司从头培训,只要有个IT学士,硕士,外国学生也能拿到8万美元的年薪,招聘的人员每招到一人就有数千美元的提成。那时候,EBAY(电子海湾)这样的公司被人认为是野鸡公司,求着毕业生也不见得有人愿意去。整个美国笼罩在一片高科技带来的繁荣之中。大盘蓝筹股,传统股也在飞速翻倍,但是其速度哪里能跟高科技概念版块比肩无形中,无数的中国人都忘记了1987年大萧条的阴影,主力资金基本杀入高科技,每天靠谣言来快速进出。多数中国人从事的是科技行业,大家天真的认为我只炒我熟悉的行业。”(其实这纯粹是扯。)很多新股民是用信用卡透支或者贷款来投资的。而且在信用制度完善的美国,券商很轻易能批准MARGIN ACCOUNT,也就是说用两万开户,帐号能自动透支两万,大家可以使资金翻倍,同时意味着下跌后损失也翻倍。
2000年4月的某一天,各大机构突然变脸,调低了科技股的评级,指出风险与泡沫的存在,一天之内,代表科技股的NASDAQ狂泻400多点,从5400多点的尖峰坠落。而这并不能打消大家的投资热情,一直到夏天,入场资金仍然很充裕。记得七月结束后,CNN财经的头条叫“火热的七月”,大盘在收复失地。
到了2000年11月大选,佛罗里达的300万选民硬是胡里胡涂得把小布什与戈尔的胜负腻歪了一个月。在这其间科技股带头深跌,美国又没有跌停这一说,很多明星股,如MICROSTRATEGY,(微战略),CELERA GENOMICS(塞来拉基因组)从三百多美元几天内就跌到十几美元,甚至几美元,这些一直亏损的企业,本来就没有赢利,一直是靠风险投资与股民的钱在吃喝玩乐,居然也曾长上了天。北电网络,朗讯科技等都从近百元跌到了十几美元(最低一美元都不到)。真正的大盘IT蓝筹,如微软,IBM,损失并不大。
911一声巨响,让周二的美国股市在2001年停盘四天,周一开盘时,没有跌停保护的市场就如铁球掉进了稀饭,混蛋到底带砸锅。道指一天就狂跌800多点。从此一路下探到最低7000多点。其间格林斯攀近十次降息,直至没有任何筹码可用,也无法挽救两市向深渊堕落。当然美国股市可以做空,还是有很多人赚到了下跌的钱。
有一朋友,用信用卡透支炒股,一天内就被击穿,负债上十万美元,猛抽了一夜的烟,收拾行李变卖家产买了张回国的机票。象他这样几十万美元资产灰飞烟灭的屡见不鲜。2001-2002年,那些曾经风光无限的IT企业都在疯狂裁人, 9万人的企业很多都瘦身成了3万。这两年间很多公司的出差都被禁止,能用电话会议就不准打飞的住宾馆。IT大公司的项目经理产品经理被裁后在衣服店里叠裤子,晚上在大街上拣易拉罐的比比皆是。一次在四川小馆吃饭, 谈起通讯协议, 旁边一中国服务生就插嘴, 原来他是被郎讯给裁掉的,又不愿意回国,就在那里死撑。对于美国总体经济而言,这次萧条远比前几次轻微,股市崩溃后,及时出场的资金面对低利息的房贷,引发了数年的房市井喷。但是对于高科技来说,就是不折不扣的经济危机。直到今天,NASDAQ才从2002年底谷的1100多点长到2500多点,不到2000年高点的一半,其中数不清的科技股已经从几百美元变成了废纸。大盘股也好不到哪里去,花旗银行从60多美元高点跌下,到现在还没有涨回来。
美国股市的这次繁荣与前几次一样,都是由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新科技新技术带动的,与中国股市的繁荣有本质的不同。它给我们带来的教训是深刻的,那就是把所有投资都放在高风险的概念与版块在暴跌来临时多么的脆弱;利用借来的钱炒股,在暴跌来临的时候,几乎是一箭封喉,就被瞬间击沉. 1999年-2000年股票市场发生了什么
大牛市行情,以科技股为龙头,亿安科技,海虹控股,中科创业等,成为当时市场的明星
- 上一篇:沙河股份重组,深圳十大龙头股
- 下一篇:所投存单评级均为级且交投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