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但随着新业态标准建立

时间:2021-09-24 05:10

  各大指数按部就班,能涨的多涨一些,不能涨的弹一弹,都依循各自的技术结构变动。蛮好的表现行为,短期内大概率会继续这么发展。既不要担心上证指数一跌就坏掉,也不要惧怕沪深300一跌就废掉,即便是科创50指数,同样无惧再跌,随时都会反攻拉起来。

  纵观全局,我们继续给出横向扩展的发展态势,虽然上证指数技术性优势突出,但要独善其身持续拔高也非易事。沪深300指数还会影响全局性发展,但给出横盘筑底的技术判定,这也会收敛并改善科创50市场的发展,缩量沉淀以实现技术结构的转变。

  在此基础之上,继续偏重个股,不要患得患失于指数的涨跌。让其自由摆动,你只需要看好自己手中的持股即可。想买就买一些,想增就增一些,想卖就卖一些,想减就减一些。可以积极一些通过对仓位的管理来调节市场风险,以应对市场波动,掌握操作主动权。

  我们不建议看到股票上涨或大涨的时候去追买,仍然偏向于在震荡或波动甚至回调的时候承接操作,但这些个股,不会因为震荡而改变涨势条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以免任何再跌影响到趋势发展,这会立马对持股产生考验,甚至引发非常被动的情况出现。

  当然,还有一个策略,那就是不要满仓持股,更不要赌任何一只股票,或者股市行情的涨跌。我们更偏于分散化配置,但是也别过于分散而把持仓股票搞成小超市,这个也无必要,做好关键少数即可。

  在投资方向上,我们认为成长是未来的核心逻辑,要长期长效的投资增值,逻辑上是企业成长了,才有资本增值的空间。不要太执着于短期价差交易,这的确也有少部分人可以如此交易而获利,但大多数投资者是白忙活。

  从交易摩擦的角度出发,交易频次越多,其成功率就是5成,而摩擦交易的存在,造成越少交易的投资者,获取利润的空间更大。这个情况,都表明短炒价差的投资者,最终总是不能如愿,不仅为赚取更多金钱,还为此付出青春年华。

  只是新的问题也会产生,理论或逻辑上的道理,不是经过一番刻骨铭心的认知过程,其实多数投资者是将信将疑。这往往是更糟糕的情况,飘忽不定,其实多数情况下是交易情绪,那就更不靠谱了。

  所以,我们努力做好自己认为对的事情。在我们的研究框架下,越来越认识到企业的成长才是股票资本增值的空间。所以更偏于在未来能够持续保持成长性的企业,这就需要再向上追溯,比如行业,甚至到全球产业布局的方方面面。

  我们认为,这些都会影响到对一家企业投资的长度。以此深度一些思考,当前来看,双碳的大逻辑大背景下,必将会催生出不同领域的投资逻辑,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对传统经济的大变革,同时又逼近催生新技术新业态的出现。

  近日来,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多个方面股票的大涨,都是和这个离不开的。从长期着眼,对于头部企业会最先获取行业重整而带来的市占率溢价效应,但随着新业态标准建立,必然是科技驱动,掌握新型技术对业态变革者,会继续深化行业,成为新的领军企业。

  汽车电动化,就是非常经典的案例。光伏发电也是对火力发电的巨大革命,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更深层次理解和挖掘未来投资方向。在电力能源方面,毋庸置疑,风光核水电等多种并存,还是长期形态,但光电和风电这种自然资源的利用技术提升,会持续加大这类能源供给量,对整个业态产生增值空间。

  随着电动化的普及,智能化得到大力发展。这块的增量空间,会推动新型企业业态的进步,我们可以深度研究,以找寻长期投资企业。能够率先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许多个股,我们认为都可以重点跟踪,新技术的研发投资大,初期导入阶段,竞争不充分,寡头取得更大市场份额,享受行业大红利。

  总的而言,我们的逻辑很简单,投资于未来,就从当下开始。不要拘泥于指数的涨跌,继续偏重于个股,做好长期长效布局。可以通过对仓位的管理,来提升抗风险能力,增厚长期投资收益。

  具体到个股的选择和操作上,始终要明白,不和跌势股为伍,不拿垃圾股,不玩题材,不玩概念,不听消息,不要幻想,遵循“周线为主,唯量是问,四个条件,趋势为王,汰弱留强,每日归零”的原则,来审视和积极应对市场的变化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