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债券规模增大有什么影响,债券etf
1:债券发行量的上升会对利率、价格、需求量产生什么影响还有增加债券供应量如何增加货币供应量
1,关系很难说,因为取决于债券用哪种方式发行。如果是平价发行,基本没有影响;如果是贴现发行,价格下降利率上升,需求量上升。
2,债券量和货币量没有直接关系。如果是央行操作,那么发债券是减少货币供应。
2:试述影响公债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
发展水平是影响公债规模的主要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是债务规模大小的决定因素。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不同社会经济制度的国家,其举借公债的规模有很大的不同,最明显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区别。由于资本主义公债主要用于弥补财政赤子,是将生产经营资本转用于非生产性方面,这样相对于其经济规模来说,资本主义赤字公债的举借就应小一些。社会主义公债则不同,它主要用于筹集建设资金,而且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对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的危害性可能相对小一些。这样,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规模可以相对大些。当然,社会主义公债的发行也有其客观限制,并不是因为公债收入被用于经济建设而例外。
背景
同样经济发展水平和同样生产关系情况下,不同的背景决定着不同的公债发行量限量。
职能范围
职能范围的大小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一国财政赤字的规模,而对财政赤字的存在则是公债产生的最初动因。
财政政策
国家在特定时期实行何种财政政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债的规模。财政政策通常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财政政策。如果实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财政赤字规模就小,公债规模也会相对减小;但若实行扩张性财政政策,拉动总需求必然以扩大公债发行为条件。我国近几年来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就是靠发行公债来支撑的。
金融市场
作为货币政策的一种重要工具,主要是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来操作的,而公开市场业务能否顺利进行要看金融市场的发育状况。
衡量方法
来说,判断公债适度规模的标准有五个方面:
1、从应债能力方面看,社会上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承受债务的规模。
2、从偿债能力方面看,是否有足够的能力在今后偿还逐渐累积的债务。
3、从债务对中央银行货币供应的影响来看,债务将在多大程度上影响价格总水平。
4、从债务对私人部门投资的影响来看,债务有多大的所谓“挤出效应”。
5、从债务工具是证券市场的基本金融商品的角度来看,证券市场需要和能够容纳多少债券。
五个标准中,最重要的是前两个,围绕这两个标准具体又分为四个衡量公债适度规模的指数。下面从两个方面分析公债适度规模的衡量:
1、国民应债能力。国内公债的资金来源是储蓄,这里的储蓄包括国内储蓄和国外储蓄。银行存款、股票和各种债券都是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形式。一个国家筹集资金的最大限度就是该国的储蓄水平。
2、社会资金应债能力。社会资金主要包括社会保险基金、企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以及证券投资基金等。
从国民的应债能力和社会资金的应的应债能力看,我国公债规模还有进一步发展的潜力。
3:中央银行扩展对的债券规模,为什么会引起基础货币量的增加
你好,央行拿钱从手中买了一张纸,这个纸就是债券。
就是所谓的扩展债,之后呢央行手中只有纸了,钱在各地手中了,基础货币量肯定增加了。。这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一种手段。
4:扩大国债发行规模的有利作用
国债就是以国家财政为债务人,以国家财政承担还本付息为前提条件,通过借款或发行有价证券等方式向社会筹集资金的信用行为。有的人认为,国债有以下作用:
(1)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国债是一种自愿、有偿、灵活的方式,国债发行只涉及资金使用权的让渡,是对社会资金和国民收入的一种临时分配,流通中的货币总量没有改变,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增加需求总量,不会导致通货膨胀,有利于供求平衡。用发行国债筹集的资金弥补财政赤字,是各个国家的通常做法。
(2)筹集建设资金。发行国债筹集建设资金、扩大建设规模是国债的主要目的。国家通过发行国债,可以有效地集中数额巨大的建设资金,加快经济发展的速度。
(3)调控宏观经济运行。国家通过国债的发行,可以灵活、有效地执行不同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4)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在公开市场上买卖有价证券的方法,向金融系统投入或撤走准备金,来调节信用规模、货币供应量和利率,以实现其金融控制和调节的活动。
公开市场业务作为中央银行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债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操作提供理想的工具,国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宏观调控作用是借助于公开市场操作而间接地发挥出来的。
有的人认为,国债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连接点。近几年,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短期拉动效应是明显的,但财政政策本身不会改变社会的货币供给规模,因而从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这一基本角度考虑,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长期拉动效应有限。因此,我国央行应加强公开市场操作,使货币供给规模维持在适度的水平上,以便从根本上对总需求产生长期影响。
国债作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最佳连接点,一方面加大发行国债力度是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国家弥补财政赤字和筹集建设资金的直接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国债余额规模的快速上升、国债期限和品种的多样化和记账式国债在国债余额中比例的提高,为中央银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创造了条件。因此,今后我国在继续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过程中,如果能控制好国债的发行规模和节奏,设计好国债的品种和期限,同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将会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有的人认为,巨额国债有益于经济发展。负债搞建设有利于经济的超前发展,而不是经济的衰退。债务规模较大不可怕,只要把借来的钱花在生产建设方面,实实在在地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债务就不会成为沉重的负担。
所以答案选择D
5:什么是地方债券地方发行债券是不是说明资方财政吃紧
即“地方债券”(Local Treasury Bonds)也被称为“市政债券”(Municipal Securities)。凡属地方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它是作为地方筹措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而发行的,其收入列入地方预算,由地方安排调度。不少国家中有财政收入的地方及地方公共机构也发行债券,它们发行的债券你为地方债券。地方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地方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 地方债券是地方根据信用原则、以承担还本付息责任为前提而筹集资金的债务凭证,是指有财政收入的地方及地方公共机构发行的债券。地方债券一般用于交通、通讯、住宅、教育、医院和污水处理系统等地方性公共设施的建设。同中央发行的国债一样,地方债券一般也是以当地的税收能力作为还本付息的担保。正因为如此,国外没有将一般责任债券和收益债券构成的集合称为地方债券,而是市政债券。因此,如果将来地方可以获准发行财政债券,应该将其与中央债券一并纳入债券即公债的范围进行统一管理和规范,而不宜教条地与市政企业收益债券一起形成市政债券范畴。 美国的市政债券是从偿还责任的角度来定义的概念,因此,市政债券并非完全的债券,也许正因为如此,没有称为地方债券。 我国所谓地方债券,是相对国债而言,以地方为发债主体。不过我国债券业内也往往把地方企业发行的债券列为地方债券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许多地方为了筹集资金修路建桥,都曾经发行过地方债券。有的甚至是无息的,以支援国家建设的名义摊派给各单位,更有甚者就直接充当部分工资。但到了 1993年,这一行为被国务院制止了,原因乃是对地方承付的兑现能力有所怀疑。此后颁布的《中华人民预算法》第28条,明确规定“除法律和国务院另有规定外,地方不得发行地方债券”。 地方债券的安全性较高,被认为是安全性仅次于“金边债券”的一种债券,而且,投资者购买地方债券所获得的利息收入一般都免交所得税,这对投资者有很强的吸引力。 目前我国地方尚不能发行债券。 [编辑本段]地方发债优点和缺点 地方发债优点允许地方发行债券,无疑解决了地方财政吃紧的问题。地方可以根据地方人大通过的发展规划,更加灵活地筹集资金,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更主要的是,由于地方拥有了自筹资金、自主发展的能力,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将会更加成熟,地方人大在监督地方方面将会有更高的积极性,中国的体制将会得到进一步巩固。 地方发债缺点地方发行债券筹集资金面临着《预算法》的制约。我国《预算法》严禁地方举债,地方发行债券必须修改法律,而这样做就意味着,在短期内地方发行债券不会成为现实。
6:地方债券是否可以和股票一样交易 具体如何操作
收益3.8%左右就不错了
- 上一篇:债券柜台市场结算时间,债券结算效率
- 下一篇:金砖题材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