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经济常识:比亚迪今日为何跌停,比亚迪秦

时间:2021-09-06 06:35

  1:比亚迪汉上市后悲哀的是,2020年让你认可一台国产车竟然如此之难

  时间回到几年前,比亚迪王朝系列刚刚在自主品牌阵营当中崭露头角,除了迈向高端阵营招来一片质疑声以外,初代唐似乎也并未能像比亚迪预想的那样在市场中大放光彩。

  时至今日,再谈及比亚迪的新能源产品时我想各位对其的印象也都有了不错的改观,毕竟随着三电系统的逐渐升级,当下比亚迪王朝家族中的诸多产品都与几年前产生了质变,而在国内市场当中,论及新能源市场比亚迪也在算是在其中占据了半边天。

  但各位不要误会的是,个人并非是一个迪吹,以上言论中我只是想论述一下比亚迪近几年在我心中的形象改变,正如这刚刚迎来上市的汉一样,近几年中比亚迪的产品无论是在配置还是科技性方面都绝对值得称赞,但令个人感觉十分悲哀的是,2020年让诸多消费者认可一台自主品牌高端车型,竟然还如此之难。

  汉:是我卖的贵还是你在无脑跪

  7月12日,比亚迪汉正式迎来了自己的上市,相较于之前23.00万-28.00万的预售价来讲,新车21.98万-27.95万的正式售价也迎来了小幅度的下调。

  此次比亚迪汉正式上市车型共计4款,汉EV两款超长续航版车型售价分别为22.98万以及25.58万,四驱高性能版售价则为27.95万,而汉DM售价则为21.98万。

  作为一台纯电中大型轿车而言,以此般价格来讲即便抛开汉新能源车型的身份,我想它也算不上贵,毕竟全系车型11气囊的标配以及大面积驾驶辅助系统的配备,即便在豪华中大型轿车阵营中都极为少见;而360度全景影像、全速自适应巡航、可开启全景天窗、座椅通风/加热等等大面积配置的标配,也令其即便是丐版车型也不会出现拿不出手的尴尬境界。

  讲真,汉的出现着实让我看到了几分高端美系产品那味,因为除了配置拉满以外,动力方面汉给的也是相当实在。

  汉EV两款超长续航版车型配备了一台单电机,最大功率为163KW(222匹马力)、最大扭矩330N·m,虽说以一台电动车来讲,此般动力数据并不算夸张,但605KM的续航里程加身,我想各位也都能理解长续航三个字所针对的是什么。

  其次,四驱高性能版本虽然说在续航里程方面下降到了550KM,但双电机加身,系统总功率363KW(494匹马力)、总扭矩680N·m以及3.9S的零百加速时间也着实有够夸张。

  除此之外,汉DM也同样给出了综合最大功率为436马力,峰值扭矩为650N·m的疯狂数据,虽然4.7S的零百加速时间不及EV四驱高性能版本,但值得肯定的是,21.98万的售价也足以令其成为当下中大型轿车市场当中,性价比最高的混动车型之一。

  可正如文章开头所述,在汉到来后,个人却很少看到力挺汉的消费者,除了口嗨价格贵让个人觉得十分不解以外,将其用作与思域对比更是让我一脸问号。

  我承认,在某些方面汉或许做的确实有些不尽人意,譬如尾部造型个人喜欢不起来,再或者说论及品牌力度来讲,20余万买一台汉也确实不如购入一台合资中型轿车来的实在,但我想强调的问题是,无论是颜值上的难调众口还是品牌力度上的欠佳,这些似乎都并不影响我们承认一台比亚迪汉,而论综合实力来讲,汉也绝对对得起20余万这个售价区间。

  的确,几乎没有一家车企能够在吹捧声中成长,而翻看诸多全球品牌你也会发现的是,他们也几乎均是在一片片质疑声中不断走来,但自主品牌起步较晚是众所周知的,短短几十年能够拿出当今这份成绩也属实不易。

  有时候,在自主品牌拿出亮眼产品时,我们大可不必仍拿出嘲讽的态度,更没必要一口咬定它就是在吹牛X,毕竟以20余万的价格来讲,我想你也买不到什么能比汉综合素质再强的新能源产品,而在你我审视比亚迪汉卖到20万贵不贵之前,又是否审视过自己,对兜中那区区20余万能够购买到的家轿产品,有着过高且不切实际的期待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2:传言不实却令股价跌停 比亚迪究竟怎么了

  中海油
中石油

  3:比亚迪销量暴跌,高管接连离职,孤独的王传福,还能撑多久

  从2013年至2019年的7年时间:中国汽车品牌吉利的年销量从55万辆跃升到136万辆;长城汽车年销量从75万辆逐步上升到100万辆规模;比亚迪的年销量则从50万辆曲折下滑到45万辆。今年2月份共销售整车5,501辆,同比下降79.5%,比亚迪最核心新能源车型销量为2,803辆,同比下降高达80.57%

  7年前,比亚迪与吉利、长城的年销量并驾齐驱、不分伯仲。

  今日再看这3家企业,吉利早已成长为3-4倍于比亚迪体量的国际化汽车集团,长城汽车亦成长为两倍于比亚迪体量百万级车企。

  同时,吉利和长城的年销量更是连续3年突破百万辆,稳居中国汽车品牌一线阵营,并向国际化车企强势进军。

  比亚迪则从曾经的自主品牌前三甲席位坠落到第六、第七的位置,在前有狼、后有虎的残酷竞争中,如今连自主品牌二线阵营的位置也受到严重威胁。

  更令人唏嘘的是,时至今日,李书福和魏建军早已不再纠缠于企业管理具体事务,而是将更多的心力与时间放在企业未来战略的规划故居上, 因为他们身边均聚拢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为其品牌进行现代化治理。

  替吉利汽车冲在最前线的掌舵者是大学一毕业就跟着李书福创业的安聪慧,替魏建军冲在最前线的领军者则是车界卓越女性领袖王凤英;而以林杰、冯擎峰、宋军等为代表的高管则是吉利内部同样潜力无限的职业经理人,长城同样有李瑞峰坐镇统筹长城多品牌业务。

  业界盛传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喜欢事事亲力亲为,而当我们看向王传福——这为被巴菲特称赞为“杰克·韦尔奇和爱迪生的结合体”的CEO时,却发现他身边几乎没有值得让他信赖到完全放权的核心臂膀。

  纵然创业从来都是一条孤独之路,缔造一个帝国更是要承受常人不能承受之孤独,但吉利、长城和比亚迪的三位掌舵者相比,王传福的孤独则显得格外孤独。

  时光回溯到2008年,当王传福独自驾驶F3DM,带领比亚迪进入方兴未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时,孤独便开始伴随他左右。

  至今,他仍孤身一人。

  新世纪之交,三个自主车企先后进入主流视野。即便长城、吉利、比亚迪完成原始积累的轨迹各不相同,但站在新世纪的“丁字”路口,它们不约而同选择进军家用汽车市场。

  说起来,比亚迪相比于其它两者,造车要晚一些。不过,2002年,工程师出身的王传福便已成为上市公司,并凭借着多年来积累下的制造业经验和资源,最先拥有了全产业链运营思维。

  可接下来,比亚迪的运行轨迹却呈现特别之势,与长城、吉利判若两端。

  时至今日,历经十余年市场的沉浮和洗礼,长城和吉利已破茧成蝶。

  从树立口碑热销产品,到建立自主研发体系,再到形成庞大产销网络,它们遵循着百年产业客观规律,通过有序拆分和整合产业链、并购知名外企,已成为了影响力日趋昌隆的全球化汽车集团。

  反观比亚迪,在其重点布局的新能源市场,也将连续占据了4年的全球销冠金腰带拱手相让。而一向引以为傲的电池市场,比亚迪的市场份额也在2019年进一步收窄。

  宁德时代以51.01%的市场占比获得市场绝对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从销量来看,比亚迪的原地踏步固然受企业战略不聚焦、新能源车市环境突变影响,然而,这背后的深层次原因皆指向了“人”。

  可以说,王传福的孤独由来已久。

  打开三家车企的,便可初窥豹身。吉利和长城的企业介绍页面都以呈现发展历程、重大里程碑事件为主,唯独比亚迪成为了王传福的个人功绩专属展示页,历数其高光时刻。

  由此可见,比亚迪的发展和兴衰,皆系于王传福一人。据了解,创建比亚迪25年来,王传福仍保留着事无巨细,亲力亲为的管理风格。

  不久前,在比亚迪因疫情而投产的口罩生产线上,王传福的身影连续多天出现于此,每天长达5-6个小时的亲自看管,令人很难相信他是一位年营收千亿元企业的掌舵人。

  很久以来,正是因为王传福的亲力亲为和宏观格局,比亚迪才能获得眼前成就:国内最大的新能源制造车企、全球最大的电池服务商、头部手机代工服务商,并涉足轨道交通、IGBT、CMOS研发制造等多个领域。

  也正因如此,王传福缺少得力臂助的问题从未这样棘手。这关乎到比亚迪版图的扩大,以及王传福的“绿色帝国”能否最终实现。

  毕竟,李书福和魏建军如今都已是统领全局,挥斥方遒的状态。

  同王传福相似,魏建军也具有浓厚的技术背景。在长城汽车由小至大,由窄到广的发展历程中,面对快速变化的行业和市场环境,魏建军数次进行自我管理思维更新。

  因此,在培养出了以王凤英等为代表的长城系管理人才的同时,也从外界吸取了文飞、宁述勇等经验丰富的业内管理营销人才,来应对集团业务拓展和营销突破等迫切需求。

  李书福对待人才的态度则始终如一。

  在吉利的一次内部人才庆典上,他为吉利的“人才森林”概念赋予了生动诠释:

  “吉利内部培养的是小树苗,引入的是大樟树,大樟树带动小树苗一起成长,最终形成吉利的‘人才森林’“。

  得益于“森林“的新陈代谢功能,吉利多年来形成了一个稳定、高效的高管团队,并展现着包容、开放的吸纳姿态。既有安聪慧、林杰、宋军这样耳熟能详的“内生型”人才,也有李春荣、郑状、刘智、陈思英等从外部吸收进来的外部人才,更有范安德这样履历和实力都无可指摘的国际化精英。

  “全球汽车工业的发展,根源在于人才的培养。“李书福不止一次强调人才的重要性。

  相较于魏、李二人,王传福则形单影只。

  前些年,比亚迪三大创始人之一的杨龙忠与王传福分道扬镳,他的套现离场或许可视为获利出走。但是,比亚迪销售公司总经理这一关键位置的人员频繁变动,就不那么简单了。

  资料显示,作为比亚迪的老臣子,夏治冰曾是比亚迪高速发展的主要贡献者。2008-2010年,比亚迪实现了每年近100%的同比增长,夏治冰功不可没。

  可在2011年,比亚迪官方宣布夏治冰因个人原因离职,不免让外界对其出走主因打下了问号。

  接替职位的侯雁同样是一位根正苗红的比亚迪人。他从渠道调整和品牌提升两方面入手,配合比亚迪推出的王朝系列新产品,让比亚迪于2013年销量终破50万台,并稳住了军心。

  不过,或许由于2014年销量不进反退,侯雁黯然离场。接替其职位的舒酉星却长期从事于技术研发工作,也许这是一次吻合王传福个人喜好的人事更迭。

  从舒酉星的履历来看,其曾任光电子项目部经理、通讯电子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电子研究院院长等技术部门主管,曾作为多项通讯手机类研发项目的带头人。

  这让外界不得不对王传福的用人产生了疑问。传统意义上来说,汽车销售公司一把手是兼具营销、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可舒酉星却长期未涉足比亚迪汽整车业务板块。

  所以,2017年,王传福选择具备十余年一线销售经验的赵长江来接替舒酉星就不足为奇了。那些年比亚迪不仅销量未能精进,于产品研发上也受到了影响。将于今年问世的比亚迪汉,从立项开始历经五年,仍处于跳票状态,上市时间一再推迟。

  透过销售总经理职位频繁更迭的现象,或许能找到比亚迪人才层面的症结所在。

  没有长期稳定的高管团队,就没有稳定的长效运营机制,也会自上而下引发企业的“骨牌“效应,让全企人心始终动荡。

  也由此,比亚迪并没有形成营销“体系力“。相比于技术研发,营销的重要性已愈发凸显。吉利、长城近年来的飞速进步,让比亚迪的“无存在感”营销更显尴尬。

  可王传福仍是定海神针般的存在。得益于他技术上的敏锐嗅觉,以及行业上的前瞻视野,已为比亚迪描绘出一幅清晰的“绿色”版图。

  只是,事业的展开需要人才臂助,战略的执行也需人才实现,可比亚迪似已陷入“人才荒”的境地。

  已过天命之年的王传福,看起来仍将在孤独中掌舵着比亚迪帝国前行。

  本文来源于汽车之家车家号作者,不代表汽车之家的观点立场。

  4:比亚迪股票为什么跌停

  比亚迪触及跌停 深圳车祸引发对其产品质疑
据媒体报道,5月26日凌晨,深圳发生一起重大交通事故,一辆比亚迪E6电动出租车在被一辆醉驾超速跑车撞击后发生燃烧,导致车上三人当场死亡。
分析人士称,在事故调查结果公布前,比亚迪E6起火原因还不能下定论,但公众已有质疑产生,可能令比亚迪股价承压。比亚迪H股现跌逾6%,报15.22港元。

  5:不靠清库存实现上半年同比增长,比亚迪这家车企有何魔力

  目前持有为好,大盘进入短线反弹期,煤炭会有所表现的

  6:2020款比亚迪宋行情调查,淮安地区暂无优惠政策,配LED光源

  不是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