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
当买家和卖家的交易数量相近
价格的改变表明,出价和叫价之间的均衡被打破。在1分钟的交易时间内,当买家和卖家的交易数量相近,决心相当时,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
当一家机构在市场中委托买入大量股票,通常会推高价格。为了不被人发现,一个数量多的委托必须分解成几个数量少的委托,有秩序地进入市场。整批委托执行完成前,不能引发新一轮上涨。这就需要执行一定的策略。考虑到委托大小和时间的变化,机构要么运用特别的下单演算法,要么得到券商的帮助。
2. 如何发现机构的建仓买入
市场委托有一部分成交了,说明买家和卖家进行了交易。如果你只是研究交易,很难看出这些交易的方向,因为每笔都有一个买家和卖家,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卖家是否强于买家。
交易时微小的价格变化表明了交易的方向。如果价格上升,说明买家强一点,否则卖家更强点 。因为机构把大的委托分割成许多小的委托,研究交易的大小无法推断出机构是否在做交易。
因此我们需要做的是,研究所有汇总在1分钟的固定时间间隔内的交易。其想法是通过将一分钟内发生的所有交易相加,并将这个数字与价格变化进行比较,从而重建原始委托的大小。
我们需要分析的不是一个时点的情况,而是一系列连续相等时间间隔内的形态的规律性
举例说明:假设机构打算买入10万股股票,该股票日交易量是50万股。则机构可以使用以下四种策略之一
1) 以指定价格(委买价、出价)申报一个大的买入委托。这是一个被动策略,因为机构必须等着卖家来找他。
由于固定的买家很活跃,机构和其他投资者一起委买,机构不得不抬高他的大单买入委托价格,这就有可能导致价格上涨。这种方法对于累积股票没有效果,而且很容易被监测到。因为大的出价向市场发出信号:一个大的投资者正在累积股票。
2) 以指定价格(委买价、出价)申报连续的、若干小的买入委托。这也是一种被动策略,但是机构不会被监测到。
这一策略会导致机构处于次要位置,因此不会经常采用。
3) 以市价(主动买入、叫价)申报连续的、若干小的买入委托。这是一个较为主动策略。
这个方法要求机构在累积股票时有耐心,避免价格突变引发新的上涨趋势。但是,因为买入在短时间内是连续的,股票的供给量会马上枯竭,价格会上涨。机构需要检测这些价格的变化。如果价格的上涨引发关键技术模式的变化,会引来更多的买家,机构就无法达到累积股票的目标数量。对于这种小的价格上涨,机构只能采取:
(1)等待新的卖家将价格压下来;
(2)用自己下一个卖出委托将价格压下来。
因为重复买入模式具有统计意义,即使是间隔叫价下的买入委托也可以用有效成交量建立模型,相对于价格下跌来说,大的交易量更易推动价格上涨。
4) 以市价(主动买入、叫价)申报一个大的买入委托。这是一个非常主动的策略。
只有当几家机构竞相买入股票,或者是一家机构想通过暗示市场他正在买入股票来推动价格上涨的时候,才会采用此策略。通过监测价格趋势可以很容易的发现这种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