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经济

财经

经济常识:林园谈迈瑞医疗

时间:2021-09-01 04:19

  迈瑞起诉科曼具体情况

  科曼动了迈瑞哪块蛋糕
最近科曼发表声明,述说迈瑞连续以4个知识产权的官司将其告上法庭。可笑的是,被人告了本是不光彩的事,一般人恨不得遮掩得严严实实,科曼倒好,自己发表声明告示天下了。迈瑞告理邦时可是大张旗鼓地搞起了新闻发布会,在理邦上市节骨眼上,确实够尿他一壶的。迈瑞同样地起诉科曼,为什么不搞新闻发布会呢是科曼公司小或者官司标的少没有新闻性,还是科曼没上市用不着发动媒体的力量来进攻,抑或是迈瑞自己觉得用官司来欺负弱小的同行不光彩
理邦和迈瑞的大股东本都是安科出来的同门师兄弟,公司间向来有业务往来,买卖量还相当可观,几个老板还经常去东莞娱乐。张浩做梦也没想到在上市前夜徐航和李西亭会把他往死里整。据迈瑞内部人员说,徐航是做技术出身,不太擅长整人,但李西亭原是安科办公室主任,他可是整人的一把好手。有典故说,迈瑞有两位员工在建大楼时收了好处费,李西亭叫高管去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只要把钱交出来写个检讨就既往不咎。那位高管把工作完成,到李西亭那交了差,本想,这回两位下属会念他这份情,死心踏地地跟着他干,没想到李西亭转身拿检讨交给公安,立即把人给抓了。传言不足为考,但李西亭这位矮个子大眼睛的上海男人在医疗器械行业可是威名赫赫,作为深圳市医疗器械行业协会会长,业内无人敢惹。这次他对科曼又是大打出手,看来科曼是动了他的蛋糕啦。
在上世纪90年代中国医疗器械制造业一片空白,监护仪是医疗器械中消耗量最大的,谁能山寨出监护仪,谁就能发财。当时在安科捧着金饭碗的一班年青人看到了这个机会,他们丢下金饭碗出来开公司,迈瑞、金科威、理邦、宝莱特等公司应运而生,他们老板都是出自安科,他们又都生产监护仪,他们又都挣了第一桶金。2000年后,做监护仪的竞争大了,各公司间差异逐渐凸显,迈瑞靠引进风投,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在非典来临时,其它对手生产和库存不够,他抓住机会异军突起。至今迈瑞的监护仪还占整个公司销量的三成以上。迈瑞自从在美国上市后,挣钱越来越轻松了,大股东的精力都在股票和地产上了,以研发中心的名义到处圈地,用股市的钱到处收购小公司。令迈瑞头痛的是,钱是多了,但他的主业不进反退,扣除他收购公司带来的财务业绩,他监护仪的业务实际是下滑的。徐航看着不争气的监护仪产品线,干脆辞职玩房地产去了,不知深圳湾一号的那两场火灾能不能让他省心。
来个小段子。李西亭真正当家了,看看监护仪的几个老同事老对手。金科威投诚了飞利浦,也罢,发家的产品抄的就是飞利浦,而且飞利浦还是扎扎实实的全球老大,别去惹;理邦,上次几个官司打得他还没喘过气来;宝莱特小兄弟,看来现在也没心思玩监护了,去整那个血液透析的玩意去了。科曼,科曼这个愣头青,成立没几年销售额竟然排到国内老二这个位置了。科曼又不是安科出来的,也只做个监护,凭什么这两年发展这么快,叫市场部研究研究。市场部研究发现,科曼发展太猛,产品研发太快,不仅在对付迈瑞的传统监护的方面,产品一个不少,还整出一堆专科专用监护仪,要打他,只有同样生产专科专用监护仪。不行,跟着科曼走,丢不起这么个脸。叫法务部想想办法,这个好办,迈瑞钱多,科曼钱少,跟他打官司,先来个商业秘密,整大点,再来一大堆专利案,烧钱烧死他。
科曼动了迈瑞监护仪这块大蛋糕了。在迈瑞看来科曼动的不是一小块蛋糕,而是想抢监护仪这一整块蛋糕。
迈瑞从普通监护仪到插件式监护仪再到半插式监护仪,花了20多年时间,好不容易攒全了监护产品线,科曼几年全做出来了,而且品质还更好。网上一篇测评文章,科曼NC12对比迈瑞最新的IPM12监护仪,科曼完胜。国内其他同行在监护仪上,总要比迈瑞低一头,牌子小,品质差,价格低。科曼竟然挑战迈瑞的品质和价格,科曼一个把品牌竞争拖入到产品竞争中来的理论,让迈瑞不寒而栗。
科曼更大的杀手锏是他的专科专用监护仪,他一款C60新生儿专用监护仪,一出来就迅速抢占市场,在新生儿科室连飞利浦和德尔格的监护仪都被科曼挤了出去,更何况迈瑞。迈瑞从来没在国产监护仪对手面前打过价格战,一边谈品牌一边大降价,还是挽救不了他在新生儿科的败势。一个新生儿科还不够,科曼又出来一款C100心血管专用监护仪,这款产品连GE、飞利浦都自叹不如,这哪是监护仪,它简直就是心电图机和监护仪结合的怪胎,功能超级无敌。
最可怕的不是对手身体强壮,最可怕的是对手有思想。这就像的共产主义思想,那些所谓的西方民主国家谁不怕他。科曼提出“专科专用是监护仪的发展趋势”的产品思想,击中了迈瑞的要害。思想的竞争不是一块蛋糕的竞争也不是一城一池的得失,是要动命根子的,那是你死我活的较量。科曼老板易勇一篇讲话——《欢迎迈瑞也做专科专用监护仪》,不知李西亭怎么解读,他不会读成欢迎词,他更多的感觉是科曼给他下的战书吧。迈瑞不会坐以待毙,为了维护他传统监护仪的王道,他也要从理论上反驳,迈瑞市场部连续发文《IPM系列监护更适合新生儿科》和《IPM系列监护更适合心血管科》。这是两篇反击的武器,被科曼反而当作抓住了迈瑞的尾巴,以《欢迎迈瑞加入专科专用的队伍》调侃了一番。
科曼可怕的不仅是他的产品和他的产品思想,他们的销售模式同样可怕。两家公司都是不做直销只做分销,不同的是迈瑞只关注代理商和经销商,会跑医院设备科长和院长等采购决策人员的关系,迈瑞把持了大代理商,科曼在已经与迈瑞有千丝万缕关系的大代理商面前,不受待见,他们的业务员就专往医院科室跑,为医生和护士讲解产品并提供试用机,科曼创造了中国医疗器械销售的第一,第一个为医院提供免费样机试用的厂家。迈瑞重视客户,科曼重视用户,迈瑞在上层客户中知名度高,科曼在下层用户中美誉度高。科曼不一样的销售模式也是从另一个方面动了迈瑞的蛋糕。
不管科曼是动了迈瑞的哪块蛋糕,两个国产监护仪的老大和老二战火已经打起来了,迈瑞把战火从市场竞争拖到法庭相见,不知道科曼能否扛得住,不知道监护仪这个不为老百姓熟知的行业能不能走出“专科专用”的创新路子来。

  前辈帮忙!东软的医疗软件销售和迈瑞的医疗器械销售我去哪个公司

  东软知名度高,但收入低(业内都知道),底薪很低,基本靠提成(虽然也不高),但会接触到很多大型的客户,为未来跳槽有一个良好的客户基础储备。
他们在面试时会勾画的很好,但是由于奖金是要跟个人业绩挂钩的,因此很难谈透彻。建议更多的要工资而不是提成。
压力比较大,东软给销售人员的压力是非常大的,给的招待费基本不够,主要是靠自己贴。

  谈谈你对在医疗器械行业实施GMP有什么看法或建议

  国际贸易的顺差和逆差

  医药股有哪几个龙头股我想买个医药股,请大哥推荐几个

  在上市公司中,根据其主营业务的产品类别,大致分为五大类子行业,即大宗原料药、特色原料药、化学制剂药、中药及中成药、生物制药等,下面就可以值得关注的子行业与重点上市公司进行分析。
1、大宗原料制药行业
该子行业具有明显的周期特征,主要原因是其产品属于低技术含量的初级产品,价格调整供需的机制极其明显,受市场影响因素较大。而近几年我国宗原料得到快速的增长,维生素、发酵抗生素、解热镇痛类等大宗原料药生产的国际转移已经基本完成,我国占有40—70的市场份额。从其发展趋势来看,我国原料药的价格有明显的走低迹象。而在大宗原料药中,A股市场与上市公司有关的重点产品是VC和青霉素,虽然二者需求有所增加,但远远不足弥补价格下降的损失。而对其投资策略的关键是在价格处于底谷时介入行业内的龙头企业,可以重点关注华北制药。
2、特色原料药行业
特色原料药是发展潜力十分广阔的子行业,与大宗原料药不同的是,特色原料药不存在明显的价格周期,而在其整个产品周期中,其价格呈现不可逆转的持续下降。近年国际上新药研发屡屡受挫、但是专利药却呈高速增长态势,而且今后5年将迎来诸多专利到期的高峰。而在国内部分企业就较早的介入已有专利的研究,并在专利期即将到期时快速推出自己的特色原料药品,并通过欧美的药政注册,经多品种组合切入欧美规范市场以及亚非拉非规范市场,已经表现也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成长能力。如该行业表现较为出色的海正药业和华海药业,以及业务相类似的中科合臣。
3、化学制剂药行业
尽管化学制剂药是医药工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2003我国医药销售收入和利润中该子行业后别占32%和34%的较大比例,但是我国大部分化学制剂药技术含量低,供给过剩现象严重,产能利用率大约为50%左右。另一方面化学制剂药是医院处方用药的主体,大约80%以上的销售额在医院完成。所以在处方药市场上,对医院终端的渗透和持续的影响力是经营成功和保持增长的关键。因此企业产品往往高毛利,以便高让利才使得以生存。但是目前国家政策导向是控制抗生素滥用,降低其虚高价格,因此中期观察并不看好该子行业。不过该子行业的优势企业仍值得关注,如恒瑞医药、天药股份。
4、中药及中成药行业
随着OTC市场的扩大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成药消费呈现较快增长态势。因为近年我国OTC市场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增长,而中成药占OTC品种的近75%以上,销售金额也占一半以上。可见该行业的增长是属于稳健增长型行业。由于中成药具有药品和保健品的双重属性,这就决定了在市场上与消费品同样消费属性。由此,消费者在消费中成药的过程中对品牌的依赖程度要求过高。随着欧盟近年放宽了植物药的准入标准,而处于企业品牌和保健性中药品牌代表的同仁堂、处于产品品牌和治疗性中药品牌代表的云南白药,以及现供中药代表的天士力等行业的优势企业,将会对其构成中长期利好。
5、生物制药行业
生物技术行业总体仍处于新兴成长阶段,由于我国生物制药行业缺乏有效的研发平台和产业化能力,大部分生物制品系仿制而来,竞争态势和技术含量均相对较低。但是疫病流行以及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刺激了疫苗和免疫调节剂的加速研制。而生物制药行业中的部分企业除得到宽松的政策空间以外还将得到税收、融资、贷款等优惠措施来进行疫苗的生产与科研,这也将给生物制药类上市公司带来巨大商机。如天坛生物,按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规划,原卫生部下辖的六大生物制品所的疫苗业务将集中于天坛生物公司,显然该公司未来产业疫苗产业整合下给予其更大的成长实间。

  如何看医药股的发展潜力

  医药股有很多,要说哪个好,这就不好说了,长期看,一定是那些有核心技术,有强大研发能力的药企要更好。